目前分類:轉載文章 (89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有一天一個教授問他的學生以下的問題:「為什麼人生氣時說話用喊的?」

所有的學生都想了很久,其中有一個學生說:「因為我們喪失了冷靜,所以我們會用喊的。」

「但是為什麼別人就在你旁邊而已,你還是用喊的,難道不能小聲的說嗎?為什麼總是要用喊的?」教授又問。

幾乎所有的學生都七嘴八舌的說了一堆,但是沒有一個答案是讓教授滿意的,最 後 教授解釋說:「當兩個人在生氣的時候,心的距離是很遠的,而為了掩蓋當中的距離使對方能夠聽見,於是必須用喊的,但是在喊的同時人會更生氣,更生氣距離就更遠,距離更遠就又要喊更大聲

教授接著繼續說:「當兩個人在相戀時會怎麼樣呢?情況剛好相反,不但不會用喊的,而且說話都很輕聲細語,為什麼?因為他們的心很接近,心與心之間幾乎沒有距離,所以相戀中的兩個人通常是耳語式的說話,但是心中的愛因而更深,到後來根本不需要言語,只用眼神就可以傳情,而那時心與心之間早已經沒有所謂的距離了

最 後 教授說:「當兩個人爭吵時,不要讓心的距離變遠,更不要說些讓心距離更遠的話,自然的過了幾天,等心的距離已經比較沒有那麼遠時,再好好的說吧!..

小白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天演講完後,一群媽媽圍上來。一位媽媽說,她為了鼓勵孩子閱讀,特別在新居規劃一間閱讀室,裡面有沙發、音響、不傷眼的日光燈,但孩子還是不喜歡看書。
我問她給孩子看些什麼書,她報出一長串的世界名著。這就難怪了,不喜歡,怎麼肯看呢?

有意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父母,一開始應讓孩子選他喜歡的書,不必急著要他讀世界名著;一旦他享受到閱讀的樂趣後,他有一輩子時間可以慢慢的看。
父母也不必花大錢買沙發,看書什麼姿勢都沒關係,站著、坐著、躺著,趴著都可以看。
閱讀是隨時隨地都可以做的事,不要讓孩子以為只有在教室或書房中才能閱讀。

另一位媽媽則說她孩子很愛看書,但不愛做功課。每天回家敷衍了事,把功課趕快做完,就去看喜歡的書,她也很煩惱。

其實人生不可能事事如意,總得做些自己不喜歡的事。我父親常說:「先做你必須做的事,你會發現,突然之間,你有時間去做你喜歡做的事了。」

在二十一世紀,知識已不分課內、課外,只分有用、沒用。背景知識愈廣,讀課本愈輕鬆,與其硬性規定未做完功課不准看課外書,不如把時間支配權交給孩子。

有時候父母管得愈多,孩子反彈愈大、學習效果愈差。如果什麼都替他規劃好,孩子失去了自主權,反而會認為「這是你的事,不關他的事」。
我們常看到,在後頭一直催的母親,她的孩子走路反而慢吞吞;一直提醒孩子帶東西的母親,她的孩子反而忘東忘西。
還不如告訴孩子,從放學回家到就寢前,這段時間都是他的,只要把功課做完,時間由他自己分配:功課做得快,多一點時間玩;做得慢,少一點時間玩。
媽媽信任了他,他不可以讓媽媽失望。你會發現,孩子常因為你信任、尊重他,而更加自重自愛。

父母不能管太多,因為我們不可能照顧孩子一輩子;但訓練孩子獨立不是萬事由他去,美其名曰「自由發展」。
我曾見一個七歲大的女孩,一個不高興,甩她母親的門。我大吃一驚,問怎麼可以容忍孩子如此不禮貌?
母親無奈的說,她是按照英國夏山學校的方式在教孩子,讓孩子身心自由發展,結果變成這樣。
這根本錯了,自由發展不是任性發展,更不能一言九「頂」:母親說一句話,孩子頂九句話。
紀律非常重要,孩子需要從小學會尊重他人;一個沒有紀律的孩子,是無法學習的,因為學習需要紀律。

一場演講下來,發現父母的問題還真多,但綜合起來,都跟管教有關。

柳宗元在《種樹郭橐駝傳》中說:「種樹不難,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築欲密
樹種好了,就不必天天把樹挖起來看有沒有活。

教養孩子也一樣,家中規矩定好了,就不必天天問他過得好不好,持之有恆,孩子自然成長。

小白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卓越》雙月刊 20116月號  / 蕭如 君

2003年《危險心靈》直指台灣教育的矛盾與弔詭;2010年《不乖》更是喚醒在台灣教育下量產的安馴靈魂。暢銷作家侯文詠總是善用舉重若輕的懇切筆觸,剖析現實糾葛,揪緊台灣長久不敢輕易正視的既成價值。侯文詠在專訪中暢談他眼中台灣教育的模樣、心中嚮往的教育真諦,以及孩子未來的生存之道。

記者:針對近期浮上檯面的校園霸凌事件,您有什麼看法?根本的改善環節在哪?

侯文詠:校園霸凌愈演愈烈,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台灣教育體系追求的價值過於單一,也就是升學制度,缺乏多元發展。如果每一位學生都是最棒的,每個人都會找到自己的價值,一旦學校只注重好成績,單一價值無法滿足不受關注的孩子,那麼他們就必須「自尋出路」,也就是回歸人類的原始本能,於是霸凌變成證明自己最簡單的方式。

因此,學校解決霸凌事件的長久之道,不是叫警察、加強訓導,而是發展多元出路,孩子就不必依附升學制度,獲得自己的發展空間。基本上,我們現在的教育體制還是為了跟得上升學制度的孩子而存在,我相信孩子一旦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誰還會去打別人,會打別人真的是不得已,沒有出路,心裡不平衡,就會結黨成派,尋找和自己一樣不服膺升學體制的同伴。

我的小孩在小學時,有個同學的身形比同齡孩子來得高壯,時常霸凌同學。高中時進入籃球校隊之後,昔比今非,他被培養成未來籃球國手,有了自己的出路,現在變得很懂事,我看過他很吃苦耐勞的那面,實在無法想像小時候會欺負同學。

成績能力

記者:您認為現代孩子有哪些特質需要加以積極培養?

侯文詠:目前台灣教育主要問題出在學校與社會「脫節」,學校在乎的是學科分數,可是一旦進入職場,我看的是你會不會跟人溝通、容不容易了解別人的想法、作判斷時是否堅定、遭遇困難時是否能承受、適應能力、探索問題的能力、領導能力、創造力等特質。

我說的這些才是現實社會需要的特質,卻沒有一樣包含在基本教育的學校課程裡;學校所強調的規矩、聽話,並非在訓練這些特質。所以即使看到現在學生對學校的態度很冷淡,不見得全是學生的問題,還是要追溯到教育結構。

孩子在學科上的競爭力不代表將來出社會的競爭力,像我以前念醫學院,大家總以為成績最好的一定是將來發展最好的,可是畢業20幾年回頭看,成績最好的頂多就只是在社區開業,而成績中後的學生每天玩社團,訓練了組織能力和溝通能力,現在可以從事的行業很多樣,出社會就比較容易跳出來。這樣看來,在學校考取好成績真的很絕對嗎?我覺得越來越不重要了。

強調形式 抹煞學習熱情

記者:學校該如何幫助孩子培養這些未來需要的特質?

侯文詠:我不知道為什麼學校很在乎「看得見」的paper work。有一次我受邀到薇閣小學演講,校長告訴我學生有兩個小時的圖書館時間,詢問我的建議,我說只有一個:「孩子放進去以後,隨便他們讀什麼,而且期末不必交報告」。

進去圖書館讀什麼書不重要,而是要讓孩子覺得在這兩個小時很「快樂」,下次就會願意進圖書館找書看,這個教育方式就成功了。之後校方也確實執行,出乎意料之外,沒有學生在裡面胡鬧,一旦不需要以報告交換閱讀,我相信孩子都是愛看書的,之所以不看書是因為受制於規定只能看什麼書,或是還要寫報告。

社會上需要多一點這種思維,可是我們的國文教育大概是讀完大學就不想再接觸,因為要背註釋、名詞解釋,這真的重要嗎?重要的是欣賞文學意境、從中了解人生、擷取智慧與經驗、發掘現實中可參照的涵意,甚至是培養熱情吧!但是現在的國文教育過於強調技術,沒有熱情,其他都是假的。

舉例來說,我的文章被放入教科書中,有一次我兒子問我:「你的那篇文章學校會考什麼?」考完之後他拿回來讓我考一次,我居然考八十幾分,我兒子跟我說在他們班上排第十三名。我心想天啊!排在作者前面的十二名到底厲害在哪裡?教育真正在乎的到底是什麼呢?

小學階段還沒有那麼大的考試壓力,學生還會閱讀,不過國中以後被教科書壓得喘不過氣,很難再閱讀。但是我很納悶,國高中階段不正是人格轉型的時期,不是應該要讓這些作家和思想進入我們的知識體系嗎?我自認我的小孩到了國中之後就變得沒氣質了,沒時間閱讀之後學到的知識只是為了考試,問題明顯就是出在整體制度。

當今教育應該要實施「減法」,我們犧牲孩子太多的時間,反而是用一些不必要的東西去填滿空閒。因此,我想建議學校,一個禮拜上兩天課就好,放開一半的時間讓孩子適性發展,孩子也不一定只會胡鬧和玩樂吧,如果一個禮拜只要上學兩天,你看他會不會打五天的電動。

教育格局 牽動國家格局

台灣教育體制引發更深層的影響就是,不再培養出開創性人才。比如電視劇,大陸是50萬人民幣一集開始作,台灣會想說反正大陸也進不去,所以一集只投資100萬台幣,便宜來作人氣,可是這種品質沒辦法跟全球競爭。我們縮在自己的世界很開心,可是這就是「代工」的邏輯,惡性循環中只能向下壓榨,然後我們就輸掉了全球競爭力。

另外,未來兩岸的競爭屬於「格局」的競爭,關乎國力,而非政治角力。如果台灣繼續以培養employee的思維教育孩子,那麼我們最好的運動選手會馬上改成大陸國籍。

去年美國教育改革開始教育孩子成為世界公民,不能自傲,而是要成為世界人。也不是說美國樣樣好,只是他們的教育體系是有大格局的氛圍,在台灣反而會被扭曲成「假懂」(台語),老師只會勸孩子好好讀書,不要隨便碰社團,可是我發現,我現在所有的本事都是在大學參加社團磨練出來的。

鼓舞孩子的熱情 勝於打底子

記者:您認為人可以「不乖」,是否有基本條件嗎?

侯文詠:我曾訪問過曾雅妮,發現她英文講得很好,但是她高中大學常常在世界各地比賽,根本沒時間上課,為什麼英文可以這麼好?她說,因為出國比賽一定要跟國外選手互動,她會聽別人怎麼講然後背起來。我想說,她先具備的是打球的熱情,不過打球需要英文,英文能力隨後就跟上,但是如果是為了打球而去學英文,怎麼會學得好?

如果我們只是為了以後要做什麼而去學什麼,反而學不好,而是現在你在乎什麼就好好去做那件事,有了熱情和動機,後續的附加能力自然會跟上。可惜的是,台灣教育是本末倒置,我們反而不鼓勵孩子的熱情。

我們的教育重點應是先去鼓舞那份熱情,只要熱情是「真實」的,那些底子都來得及,而且我們教育體系對那些底子的準備都足夠了。

生產線教育方式 擺佈未來人生

記者:對於現代人容易不滿於職場而時常轉換工作的情形,你認為也是一種不乖的表現嗎?

侯文詠:從小教育就沒有教我們要「聽自己的聲音」,整個國民教育是在教我們跟別人「一樣」,要跟別人一致就必須壓抑自己,然後我們對自己就「不敏銳」了。我們甚至會認為自己其實「沒那麼重要」、「沒什麼關係」,但是每一個沒有關係累積到最後,我們就會變成一個異常壓抑的人。

於是年輕一代就這樣活著,不太管自己,只管那個職位的角色要你演什麼,然後就跟著演,沒有生命。所以有人跟你說什麼職缺很好,因為你要那個角色你就去演,演了之後發覺這不是我要的,所以很容易就想要抽離。

可是我會先想我真正在乎什麼?作什麼事會讓我快樂?我有什麼本事?然後我開始發現有人覺得我講故事很好玩,我在作品中談論叛逆的議題大家喜歡看,這些東西讓我了解我自己,影響我成為作家、廣播主持人、編劇。這些職位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就是我自己的展現,那麼我就可以做很久。如果你只是為了討好觀眾,所以故意那樣套用角色,你會覺得愈來愈不舒服,然後有一天發作的時候就會大叫「老娘不幹了」!

我們實在太強調外在的位置,而不在乎自己要什麼,以至於到最後發現自己放不進那個位置,因為我們連自己是什麼都不知道,反而乞求靠這個位置來認識自己。

還是必須回到教育,從來它都不讓你認識自己,甚至不鼓勵和支持你了解自己,當所有細節都在追求一致化,以致未來工作和婚姻都可以順從別人的價值,這就是我們教育的影響所在。可是每個人都有敏銳和細膩的感覺,你是什麼只有你自己知道,你在乎和不在乎什麼,只有自己感受得到。

孩子你看 還有更大的世界

我現在講的想法如果你相信、有共識,我們就不會讓我們孩子百分百相信那個單一價值體系,你就會給孩子其他空間,不會對於孩子成績差一點感到焦慮,會讓他知道成績不是唯一,如果大人有這樣的想法,就可以給他更寬闊的世界。

台灣不能再培養出學歷特別高卻特別狹隘的人了,他的世界就是既成的,無法感受與他價值相抵的事,這就是我最不樂見的;在我看來,最成功的台灣教育典範,也最可憐。

我很怕我的孩子只追求主流,他小學只聽周杰倫,我就給他聽貝多芬;看主流電影之餘也給他們看卓別林;看台灣獨立,也會讓他們看袁世凱。我想要給他們另類的知識,這些alternative不代表一定能夠幫助他們達成什麼,但是起碼不會被單一價值觀綁住,讓他知道有更大的世界,對世界懷抱一種尊重和探索的態度。

小白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程天縱出身惠普(HP),在他離開時,惠普員工送給程天縱(德儀Texas Instrument亞洲區總裁)之口訣:以健康為中心,瀟灑一點,糊塗一點,功勞是老闆的,錢財是子女的,官爵是一時的,只有身體是自己的,「不要把一生心血精華賣給工作,留給家人的卻是破銅爛鐵」。

維豐在新竹科學園區上班,每天不管工作到幾點,他一定開車回台北的家,每個人聽了都好羨慕他們夫妻如此恩愛。
季擇聽了這種事,頗不以為然,說他每天雖然應酬到很晚,一定回家睡覺,他也是先生,怎麼沒人讚美他?

鼓勵做老公做爸爸的男人回家,是一樁推行很久的運動,有些男人就把「回家」當作指標,但他卻忘了,他的心有沒有一起跟著回家。

曾經在美國住過一陣子,他們的社區裡,每到下班時間,就看到一 家家的 先生開車回來後可沒閒著,衣服一脫換上工作服,不是除草修自行車,就是遛狗整理庭院。
夜幕低垂,全家一起看電視,很早就上床睡覺,很少人會去喝酒應酬。

週末假日,不是在院子裡除草、烤肉,或在車庫辦個小型舊物拍賣,就是全家出門旅行。
他們回家,是把心和身和愛,都一起放在家裡。

反觀我們這兒,賣命加班、努力應酬、拚命喝酒、用勁唱歌,把實驗室當家、把PUB當家、把朋友家當家,你的家只是摸黑回去了,管他是沙發是地板是浴室,倒頭就睡。

醒來迷迷糊糊的,梳洗一番又去上班了,沒跟太太說上一句話,沒跟孩子打過一個照面,搞不好跑錯人家,你都不知道。
做爸的如此,兒女上行下效也如此,做媽的心想,你們都不回來,我也出去吧!「家」就變成了一個空殼子。

不論誰是一家之主,不妨率先示範:

*.
每週最多一晚去應酬。
不管是談生意,跟朋友聊天,或是跟主管籠絡感情,一週最少一次,其餘時間應該留給伴侶談話,和孩子聊天,跟家人建立感情。

*.
即使晚歸,也要清醒。
醉酒開車要重罰,真是一大福音,至少大家都不敢在夜裡喝了,最好是連計程車也拒載酒醉之人說不定能挽救不少形同陌路的婚姻。
因為沒喝酒,回到家,至少還能清醒的跟家人說說話。

*.
回家以後,不以自己會賺錢自誇,照樣樂在家事中。
家事是全家人的事,在外奔波雖然很辛苦,但是在家忙碌,也不輕省。
互相體貼,付出愛心,隨手做家事。

*.
不要把一生心血精華賣給工作,留給家人的卻是破銅爛鐵。
為公司賣命,贏得高薪與高職,確實很有成就感。
但隨著你的退休被淘汰,這些都成過眼雲煙。
然而,你給家人的愛,卻是一輩子不會變質,他們會回報你以更多的愛。

看完這封信,不知道你是否也和我一樣有相同的感觸,我們每個人似乎都將工作的順位給顛倒了,總是工作第一、應酬第二,忽略了家庭的重要性。

甚至未婚的年輕男女,也許因為過於賣命的工作,而失去了許多結交男女朋友的時間與機會,而已婚的男女,亦常常忽略了家人的重要性,不要以為結了婚就是保證,殊不知現在離婚率這們高,每五對夫妻,就有一對離婚。

也許我們都應該停下來想一想,我們工作的目的是為了什麼?是為了改善目前的生活,讓家人過好日子呢?是為了要讓喜歡的人得到幸福而事先做好準備呢?


還是毫無意義的工作,只因為自己已長大了。亦或是在權力與地位上的追求,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不要管任何人怎們想,真實的面對自己,正視所要的是什麼,也許將腳步放慢點,我們會發現真正重要的,不是工作賺錢的本身,而是為了理想而努力奮鬥,為了實現對所愛的人的承諾,沒有什麼是不能捨得,因為有捨才有得。

小白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懷念童年諺語我們來些輕鬆的,回味一下童年無憂的日子 - 要保存好,可以擇優唸給孫子輩聽,不要失傳了"


"國語



"小皮球 香蕉油滿地開花二十一二五六 二五七二八 二九 三十一 "



"城門城門幾丈高 三十六丈高城門城門雞蛋糕 三十六把刀騎白馬 帶寶刀 走進城門滑一跤"



"小老鼠 上燈臺偷油吃 下不來叫媽媽 媽媽不來(大貓來.嚇得) 嘰哩咕嚕滾下來 "



"小器鬼 喝涼水打破了缸 割破了嘴討個老婆 打斷了腿 "



"甲乙一起:  一角兩角三角形  四角五角六角半  七角八角手插腰  十一角十二角打電話甲:喂~你家小姐在不在?乙:不在甲:去哪裡?乙:去買菜甲乙一起:你家小姐王八蛋(唸完「蛋」時,同時猜拳, 猜贏的人用一根手指點對方頭頂, 然後讓猜輸的人猜是哪一隻手指, 如果猜錯了, 贏的人再重複以手指點對方頭頂, 直到輸的人猜對)"



"CACA妳真美葡萄眼睛香蕉嘴西瓜肚皮蘿蔔腿我還以為遇見鬼 "



"英國英國大老鷹美國美國橡皮筋日本日本鼻子抽筋共匪共匪沒良心 中國中國童子軍美國美國橡皮筋英國英國大老鷹蘇俄共匪沒良心 "



"大頭大頭 下雨不愁 人家有傘 你有大頭 "



"星期一猴子穿新衣 星期二猴子肚子餓 星期三猴子去爬山 星期四猴子看電視 星期五猴子去跳舞 星期六猴子去斗六 星期七猴子擦油漆 星期八猴子吹喇叭 星期九猴子去喝酒 星期十猴子死蹺蹺 "



"小姐小姐別生氣 明天帶你去看戲 看什麼戲 看你爸爸流鼻涕剃 剃 剃光頭 投 投 投大海 海 海 海龍王 王 王 王八蛋 盪 盪 盪秋千 牽 牽 牽牛花花 花 花仙子 紙 紙 衛生紙天天幫我擦屁股 擦到一隻死老鼠死老鼠愛跳舞 跳了一個芭蕾舞 胖子 瘦子 小猴子戴帽子 刮鬍子 切鼻子 撒隆巴斯 炒雞蛋 炒雞蛋 炒 炒 炒 切蘿蔔 切蘿蔔 切 切 切包餃子 包餃子 捏 捏 捏 炒羅蔔 炒羅蔔 切 切切 (甲抓起乙的手臂作切羅蔔的動作) 包餃子 包餃子 捏 捏 捏 (甲抓起乙的手臂捏一捏作包餃子的動作) 好孩子 好孩子 摸摸頭 (甲用一根手指點乙頭頂,讓乙猜, 猜對了的那一方接下一句,並作動作) 壞孩子 壞孩子 打嘴巴 (先打左臉,再打右臉,再捏鼻子)"



"一輪單車我騎過 兩個包子我吃過 三角戀愛我談過 四腳朝天我摔過 五度五關我闖過 六六大順我贏過 七七事變我死過 八七水災我淹過 九九乘法我背過 實實在在我不做 "



"一二三 到臺灣 臺灣有個阿里山 阿里山上有神木 我們明年回大陸"



" 貪心不足 屁股點蠟燭 王媽媽 在洗澡 小明小華在偷看 王媽媽 嚇一跳 小明小華哈哈笑 "



"你罵我 沒關係 三八小姐嫁給你 對不起 敬個禮 放個屁 臭死你 "



"台語"


"大塊呆 炒韭菜燒燒一碗來 冷冷阮無不愛 "



"新娘新娘水噹噹 褲底破一孔 頭前開店窗 後璧爆米香 "



"ABC狗咬豬 阿公仔坐飛機 跋一下冷支支 叫醫生 來甲伊醫 醫一下 跤骨大小支 ABC狗咬豬 阿婆坐飛機摔落洗衣機 起來屁股冷支支 "



"白鷺鷥 車畚箕 車到港仔漧跋一倒 拾到兩仙錢一錢買大餅 送大姨一錢留起來 好過年"



" 店麻咖 黏到腳 叫阿爸 買豬腳豬腳摳 滾爛爛 夭鬼囝仔流口水 "



"羞 羞 羞 提籃仔 拾魚鰡一尾煮來呷 一尾糊目睭"



" 風緊來 一仙予你買鳳梨 風緊去 一仙予你買傢司 "



"一年的空空 二年的孫悟空 三年的吐劍光 四年的敖膨風 五年的上帝公 六年的閻羅王"



" 一的炒米香 二的炒韭菜 三的沖沖滾 四的炒米粉 五的五將軍 六的攬子孫 七的七蝦米 八的信肚綰 九的倒在蠕 十的倚起來看"



"打你千 打你萬 打你一千過五萬 "



"老鼠仔欲啁就緊啁 不啁給你打到啁 "



" 初一早 初二早 初三睏到飽 初四接神 初五隔開 初六舀肥 初七七元 初八完全 初九天公生 初十有食席 十一請子婿 十二請查某子返來食泔糜配芥菜 十三關老爺生 十四月光 十五是上元暝 "



"火金姑 來呷茶茶燒燒 呷香蕉香蕉冷冷 吃龍眼龍眼無肉 吃雞肉雞肉油油 吃醬油醬油鹹鹹 吃里鹹里鹹酸酸 吃腳瘡腳瘡臭臭吃一下死翹翹 "



"喂 喂 喂 臺灣出甜粿 甜粿真好食 臺灣出木屐 木屐真好穿 臺灣出鴐鴒 鴐鴒會講話 臺灣出棉被 棉被蓋會燒 臺灣出芎蕉 芎蕉真大比 臺灣出蕃藷 蕃藷會止飢 臺灣出飛機 飛機真敖飛 臺灣出鼓吹 鼓吹真會陳 臺灣出炸彈 "



"以上資料感謝陳愛卿女士整理提供;何文鑫先生轉寄給我,謝謝您們"

小白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下雜誌》第403   / 張漢宜

拚命到底的工作哲學,近年在日本已逐漸被扭轉。
贏的關鍵不再是鞠躬盡瘁,而是凡事留出空間的「0.8哲學」。

內科醫學博士、也是日本知名的「作 家 醫師」志賀貢,今年七月在日本財經雜誌上,提出一個關於健康與人生的關鍵數字「0.8」。

志賀貢表示,從健康方面而言,心臟每0.8秒跳動一下,也就是每分鐘75下,是人體循環的最佳狀態。
烹飪時原本加一匙鹽,改為0.8匙,不僅最能夠引出生鮮食材的原味,對腎臟也不會形成太大的負擔。
而吃飯時,吃到8分飽就好,更有利於胃部的消化吸收。

覺得筋疲力竭、完全提不起勁,覺得整個人被工作掏空,覺得健康開始走下坡,覺得家庭生活被繁忙的工作嚴重影響
這,其實都是因為做得太「滿」。

0.8哲學」的意義在於:不要把每件事都做到滿,有時候留下一點空間,讓自己能夠喘息,並利用這樣的空檔培養足夠的精力,為自己做好準備,反而能夠把事情做得更好、更周延。

贏的關鍵,在「乘以0.8」之中

除了上述的健康原則之外,「0.8」也是讓人生更幸福的關鍵密碼。
把許多事情乘以0.8,會讓人生過得平衡而幸福..

1.工作0.8

為事業而衝刺時,把8成的時間與精力全部投注在工作上,其他兩成用來休息、充電學習、陪伴家人。

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數字,日本去年有355人因過度工作而身患重病或死亡,比前一年增加7.6%

為預防上班族過勞死,日本企業提出許多做法,包括:規定下班時間的1小時之後,公司內會以廣播提醒員工該下班了;有的企業從中階主管著手,把「降低部屬加班時數」列為主管的績效考核內容,規定該部門加班不得超過固定時數,一旦有超時加班的情形,主管就必須想辦法解決。

除了企業的做法之外,關鍵其實在自己。增進工作效率,早點下班回家,對健康與家人都好;加班不代表認真,而是效率有待加強。

2.
人脈0.8

為了工作必須積極拓展人脈,用8成的力氣與時間去經營,其他兩成則留給要好的同學、知心好友,給他們打個電話、約出來見面聊聊近況。

學校裡的同窗情誼,是在沒有利害關係糾葛下建立的,無論過了多少年,都是值得珍惜的朋友。這跟職場上因工作所需而拓展的人脈,大多建立在某種程度的利害關係與利益交換中,是完全不同的。因此,除了久久一次的同學會之外,對於學生時代志同道合的朋友,也要有其他私下的交往活動,來維持聯繫。這樣的朋友,才是人生最大的寶藏。

3.
玩樂0.8

放假的時候,不要把全部的時間都用來玩樂,那只會讓自己筋疲力盡,難以收心,無法迅速重回工作軌道。

因此,休假時把8成的時間拿來盡情地玩,另外那兩成則用來收心,調整好隔天要上班的心情,並預先準備工作上需要的東西,例如閱讀一份報告,或是規劃週一的工作預定表。

改寫「一生懸命」工作觀

日本上班族講究「一生懸命」的工作精神,也就是為了職責拚命到底、赴湯蹈火在所不辭,一定要把工作做到最好。這樣的工作觀念,也成了日本上班族「過勞死」數字年年上升的原因。

如今,工作觀念開始改寫。工作時當然要「全心全力」,但在這「全心全力」中,要懂得做適當的比例分配。也就是說,80%的心力直接投注於工作本身,另外20%,則是讓自己有學習、充電、休息、沈澱的空間。這20%表面上似乎沒有直接用在工作上,但卻是讓工作能夠做得更好、做得比別人不一樣的「贏的關鍵」。

人生需要一些舒緩的空間與餘韻,讓器官與心情得到適當的休息與恢復,而不是一直處於緊繃狀態。
凡事盡力而為,但不要過度追求完美的100分,而讓自己透支,賠上健康,也犧牲了陪伴家人的時間。

幸福在哪裡?幸福就在「0.8」之下的那兩成空間裡孕育著。

小白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卓越》雙月刊 20116月號  / 蕭如 君

2003年《危險心靈》直指台灣教育的矛盾與弔詭;2010年《不乖》更是喚醒在台灣教育下量產的安馴靈魂。暢銷作家侯文詠總是善用舉重若輕的懇切筆觸,剖析現實糾葛,揪緊台灣長久不敢輕易正視的既成價值。侯文詠在專訪中暢談他眼中台灣教育的模樣、心中嚮往的教育真諦,以及孩子未來的生存之道。

記者:針對近期浮上檯面的校園霸凌事件,您有什麼看法?根本的改善環節在哪?

侯文詠:校園霸凌愈演愈烈,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台灣教育體系追求的價值過於單一,也就是升學制度,缺乏多元發展。如果每一位學生都是最棒的,每個人都會找到自己的價值,一旦學校只注重好成績,單一價值無法滿足不受關注的孩子,那麼他們就必須「自尋出路」,也就是回歸人類的原始本能,於是霸凌變成證明自己最簡單的方式。

因此,學校解決霸凌事件的長久之道,不是叫警察、加強訓導,而是發展多元出路,孩子就不必依附升學制度,獲得自己的發展空間。基本上,我們現在的教育體制還是為了跟得上升學制度的孩子而存在,我相信孩子一旦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誰還會去打別人,會打別人真的是不得已,沒有出路,心裡不平衡,就會結黨成派,尋找和自己一樣不服膺升學體制的同伴。

我的小孩在小學時,有個同學的身形比同齡孩子來得高壯,時常霸凌同學。高中時進入籃球校隊之後,昔比今非,他被培養成未來籃球國手,有了自己的出路,現在變得很懂事,我看過他很吃苦耐勞的那面,實在無法想像小時候會欺負同學。

成績能力

記者:您認為現代孩子有哪些特質需要加以積極培養?

侯文詠:目前台灣教育主要問題出在學校與社會「脫節」,學校在乎的是學科分數,可是一旦進入職場,我看的是你會不會跟人溝通、容不容易了解別人的想法、作判斷時是否堅定、遭遇困難時是否能承受、適應能力、探索問題的能力、領導能力、創造力等特質。

我說的這些才是現實社會需要的特質,卻沒有一樣包含在基本教育的學校課程裡;學校所強調的規矩、聽話,並非在訓練這些特質。所以即使看到現在學生對學校的態度很冷淡,不見得全是學生的問題,還是要追溯到教育結構。

孩子在學科上的競爭力不代表將來出社會的競爭力,像我以前念醫學院,大家總以為成績最好的一定是將來發展最好的,可是畢業20幾年回頭看,成績最好的頂多就只是在社區開業,而成績中後的學生每天玩社團,訓練了組織能力和溝通能力,現在可以從事的行業很多樣,出社會就比較容易跳出來。這樣看來,在學校考取好成績真的很絕對嗎?我覺得越來越不重要了。

強調形式 抹煞學習熱情

記者:學校該如何幫助孩子培養這些未來需要的特質?

侯文詠:我不知道為什麼學校很在乎「看得見」的paper work。有一次我受邀到薇閣小學演講,校長告訴我學生有兩個小時的圖書館時間,詢問我的建議,我說只有一個:「孩子放進去以後,隨便他們讀什麼,而且期末不必交報告」。

進去圖書館讀什麼書不重要,而是要讓孩子覺得在這兩個小時很「快樂」,下次就會願意進圖書館找書看,這個教育方式就成功了。之後校方也確實執行,出乎意料之外,沒有學生在裡面胡鬧,一旦不需要以報告交換閱讀,我相信孩子都是愛看書的,之所以不看書是因為受制於規定只能看什麼書,或是還要寫報告。

社會上需要多一點這種思維,可是我們的國文教育大概是讀完大學就不想再接觸,因為要背註釋、名詞解釋,這真的重要嗎?重要的是欣賞文學意境、從中了解人生、擷取智慧與經驗、發掘現實中可參照的涵意,甚至是培養熱情吧!但是現在的國文教育過於強調技術,沒有熱情,其他都是假的。

舉例來說,我的文章被放入教科書中,有一次我兒子問我:「你的那篇文章學校會考什麼?」考完之後他拿回來讓我考一次,我居然考八十幾分,我兒子跟我說在他們班上排第十三名。我心想天啊!排在作者前面的十二名到底厲害在哪裡?教育真正在乎的到底是什麼呢?

小學階段還沒有那麼大的考試壓力,學生還會閱讀,不過國中以後被教科書壓得喘不過氣,很難再閱讀。但是我很納悶,國高中階段不正是人格轉型的時期,不是應該要讓這些作家和思想進入我們的知識體系嗎?我自認我的小孩到了國中之後就變得沒氣質了,沒時間閱讀之後學到的知識只是為了考試,問題明顯就是出在整體制度。

當今教育應該要實施「減法」,我們犧牲孩子太多的時間,反而是用一些不必要的東西去填滿空閒。因此,我想建議學校,一個禮拜上兩天課就好,放開一半的時間讓孩子適性發展,孩子也不一定只會胡鬧和玩樂吧,如果一個禮拜只要上學兩天,你看他會不會打五天的電動。

教育格局 牽動國家格局

台灣教育體制引發更深層的影響就是,不再培養出開創性人才。比如電視劇,大陸是50萬人民幣一集開始作,台灣會想說反正大陸也進不去,所以一集只投資100萬台幣,便宜來作人氣,可是這種品質沒辦法跟全球競爭。我們縮在自己的世界很開心,可是這就是「代工」的邏輯,惡性循環中只能向下壓榨,然後我們就輸掉了全球競爭力。

另外,未來兩岸的競爭屬於「格局」的競爭,關乎國力,而非政治角力。如果台灣繼續以培養employee的思維教育孩子,那麼我們最好的運動選手會馬上改成大陸國籍。

去年美國教育改革開始教育孩子成為世界公民,不能自傲,而是要成為世界人。也不是說美國樣樣好,只是他們的教育體系是有大格局的氛圍,在台灣反而會被扭曲成「假懂」(台語),老師只會勸孩子好好讀書,不要隨便碰社團,可是我發現,我現在所有的本事都是在大學參加社團磨練出來的。

鼓舞孩子的熱情 勝於打底子

記者:您認為人可以「不乖」,是否有基本條件嗎?

侯文詠:我曾訪問過曾雅妮,發現她英文講得很好,但是她高中大學常常在世界各地比賽,根本沒時間上課,為什麼英文可以這麼好?她說,因為出國比賽一定要跟國外選手互動,她會聽別人怎麼講然後背起來。我想說,她先具備的是打球的熱情,不過打球需要英文,英文能力隨後就跟上,但是如果是為了打球而去學英文,怎麼會學得好?

如果我們只是為了以後要做什麼而去學什麼,反而學不好,而是現在你在乎什麼就好好去做那件事,有了熱情和動機,後續的附加能力自然會跟上。可惜的是,台灣教育是本末倒置,我們反而不鼓勵孩子的熱情。

我們的教育重點應是先去鼓舞那份熱情,只要熱情是「真實」的,那些底子都來得及,而且我們教育體系對那些底子的準備都足夠了。

生產線教育方式 擺佈未來人生

記者:對於現代人容易不滿於職場而時常轉換工作的情形,你認為也是一種不乖的表現嗎?

侯文詠:從小教育就沒有教我們要「聽自己的聲音」,整個國民教育是在教我們跟別人「一樣」,要跟別人一致就必須壓抑自己,然後我們對自己就「不敏銳」了。我們甚至會認為自己其實「沒那麼重要」、「沒什麼關係」,但是每一個沒有關係累積到最後,我們就會變成一個異常壓抑的人。

於是年輕一代就這樣活著,不太管自己,只管那個職位的角色要你演什麼,然後就跟著演,沒有生命。所以有人跟你說什麼職缺很好,因為你要那個角色你就去演,演了之後發覺這不是我要的,所以很容易就想要抽離。

可是我會先想我真正在乎什麼?作什麼事會讓我快樂?我有什麼本事?然後我開始發現有人覺得我講故事很好玩,我在作品中談論叛逆的議題大家喜歡看,這些東西讓我了解我自己,影響我成為作家、廣播主持人、編劇。這些職位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就是我自己的展現,那麼我就可以做很久。如果你只是為了討好觀眾,所以故意那樣套用角色,你會覺得愈來愈不舒服,然後有一天發作的時候就會大叫「老娘不幹了」!

我們實在太強調外在的位置,而不在乎自己要什麼,以至於到最後發現自己放不進那個位置,因為我們連自己是什麼都不知道,反而乞求靠這個位置來認識自己。

還是必須回到教育,從來它都不讓你認識自己,甚至不鼓勵和支持你了解自己,當所有細節都在追求一致化,以致未來工作和婚姻都可以順從別人的價值,這就是我們教育的影響所在。可是每個人都有敏銳和細膩的感覺,你是什麼只有你自己知道,你在乎和不在乎什麼,只有自己感受得到。

孩子你看 還有更大的世界

我現在講的想法如果你相信、有共識,我們就不會讓我們孩子百分百相信那個單一價值體系,你就會給孩子其他空間,不會對於孩子成績差一點感到焦慮,會讓他知道成績不是唯一,如果大人有這樣的想法,就可以給他更寬闊的世界。

台灣不能再培養出學歷特別高卻特別狹隘的人了,他的世界就是既成的,無法感受與他價值相抵的事,這就是我最不樂見的;在我看來,最成功的台灣教育典範,也最可憐。

我很怕我的孩子只追求主流,他小學只聽周杰倫,我就給他聽貝多芬;看主流電影之餘也給他們看卓別林;看台灣獨立,也會讓他們看袁世凱。我想要給他們另類的知識,這些alternative不代表一定能夠幫助他們達成什麼,但是起碼不會被單一價值觀綁住,讓他知道有更大的世界,對世界懷抱一種尊重和探索的態度。

小白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食品使用起雲劑被發現違法添加塑化劑(DEHP),受污染的食品越爆越多,雪球越滾越大,民眾陷入「談塑化劑色變」的恐慌之中。

事實上,在發生這次事件之前,塑化劑早就存在我們的生活中,在環境中隨處可見。只要是塑膠相關製品,絕大部分都含有塑化劑;例如:食品包裝材料、塑膠地板、玩具、化妝品、油漆等,不管是吃的、喝的、擦的、聞的,都可能會接觸到微量的塑化劑。

換句話說,從人類發明塑膠製品以來,塑化劑就一直存在生活中,只是隨著塑膠製品越用越多,我們所暴露塑化劑的量也隨之增加。

專業醫師指出,民眾如果想要遠離塑化劑,可以從改變日常生活習慣做起;例如:儘量避免用塑膠袋裝熱食熱湯,少吃速食、少喝人工添加物飲料、外食和微波即食食物、居家生活減少使用塑膠製品、多洗手,都是避開塑化劑的好方法。

最與健康密切相關的飲食習慣,與其去食用那些不知加了什麼人工添加物的偽果汁/偽食物/偽食品,不如大家一起來喝真正水果打出來的果汁,食用最天然的蔬果,頭好壯壯,讓身體自然排毒,真正健康...

*.喝真正的果汁

1.蘋果汁:調理腸胃,促進腎機能,預防高血壓
2.芒果汁:幫助消化,防止暈船嘔吐喉嚨疼
3.鳳梨汁:消腫怯溼,幫助消化,舒緩喉痛
4.木瓜汁:消滯潤肺,幫助消化蛋白質
5.西瓜汁:消暑利尿,降血壓
6.芹菜汁:補充體力,舒緩焦慮、壓力
7.香蕉汁:提高精力,強健肌肉,滋潤肺腸,血脈暢通
8.
葡萄汁:調節心跳,補血安神,加強腎、肝功能,幫助消化
9.
檸檬汁:含豐富維他命C,止咳化痰,有助排除體內毒素
10.
柳橙汁:滋潤健胃,強化血管,可預防心臟病、中風、傷風、感冒和淤傷
11.
草莓汁:利尿止瀉,強健神經,補充血液
12.
梨子汁:能維持心臟,血管正常運作,去除體內毒素
13.
椰子汁:預防心臟病,關節炎和癌症,強健肌膚,滋潤止咳
14.
葡萄柚汁:降低膽固醇,預防感冒及牙齦出血
15.
奇異果汁:含豐富維他命C,清熱生津,止吐瀉
16.
紅蘿蔔汁:刺激膽汁分泌,中和膽固醇,增加腸壁彈性,安撫神經
17.
哈密瓜汁:消暑解燥,生津止渴

*.
吃真正的水果

1.
蓮霧:解熱,利尿,寧靜神經作用(加鹽可以幫助消化)
2.
鳳梨:對人體組織有強壯作用,可治消化不良,食慾不振,果肉磨擦皮膚可治出汗過多
3.
棗子:可治便秘,利尿,益胃生津(空腹不可過食,須細嚼慢吞)
4.
荔枝:補血健肺,促進血液循環,心臟衰竭者可多食(已燥熱者不可多食)
5.
龍眼:乾的對健忘,心跳不正常,神經衰弱之失眠,有療效且滋補(隔水煮,不可多食)
6.
蘋果:治便秘(),治下痢(),滋潤皮膚,清潔牙齒
7.
梨子:清熱解毒,鎮咳化痰
8.
加少許冰糖,蓋上蓋子,隔水煮,梨肉汁同食)
9.
桃子:清津味甘,肥良果(多食易消化不良,應洗淨)
10.
柿子:瀉血,便秘,可蒸柿餅食用,一天兩枚,可療肺熱,多痰,燥性,氣管炎,具潤肺止咳化痰之效(不可冰過)
11.
檸檬:可增強消化,出汗過多,食慾不振,體力倦怠,減肥解酒可飲汁,切片敷貼臉部,可排除脂積(果汁需含皮)
12.
柚子:清燥熱,通便,消口臭,腸中惡氣,解酒(性寒,易腹疼,貧血,多痰不宜多食)
13.
橘子:性寒,可解熱,化痰,防便秘,生津止渴,擦皮膚有止痛消炎之效,亦有美容之效
14
桶柑:多吃不會寒滯,可解熱,利尿,袪痰,防便秘,生津止渴
15.
葡萄柚:可生津止渴,消暑,消除疲勞,降血壓,助消化,美容,潤膚減肥
16.
桑椹:可調節消化,治胃病,便秘,老枝煎水飲用可通血氣止痛,預防風寒,葉煎水加冰糖或黑糖當茶喝,可清肺熱
17.
芭樂:營養價值為果品之冠,種子鐵的含量為熱帶水果之最,果皮可治糖尿病
18.
芒果:可治療暈車,嘔吐,熟果肉可敷火傷,開水燙傷,止痛消炎,易過敏,有外傷不宜多食
19.
木瓜:煮肉時加幾片木瓜可以加速爛熟,敷臉可除去黑斑,雀斑美化肌膚,胃腸患者烹飪時加未成熟木瓜少許,可助消化,治潰瘍,外傷用生木瓜,連皮磨成漿狀敷上,易癒合,是最佳的減肥水果

排毒最強的食物 Top 20 最天然的蔬果
來源/ 喬聖琳(長庚紀念醫院中醫分院內科主治醫師)

1.
地瓜  Sweet Potato
 •
地瓜所含的纖維質鬆軟易消化,可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排便。
 •
最棒的吃法是烤地瓜,而且連皮一起烤、一起吃掉,味道爽口甜美(早上吃最好)

2.
綠豆  Mung Beans
 •
綠豆具清熱解毒、除濕利尿、消暑解渴的功效,多喝綠豆湯有利於排毒、消腫,不過煮的時間不宜過長,以免有機酸、維生素受到破壞而降低作用。

3.
燕麥  Oats
 •
燕麥能滑腸通便,促使糞便體積變大、水分增加,配合纖維促進腸胃蠕動,發揮通便排毒的作用。
 •
將蒸熟的燕麥打成汁當作飲料來喝是不錯的選擇,攪打時也可加入其他食材,如蘋果、葡萄乾,營養又能促進排便!

4.
薏仁  Job's tears
 •
薏仁可促進體內血液循環、水分代謝,發揮利尿消腫的效果,有助於改善水腫型肥胖。
 •
薏仁水是不錯的排毒方法,直接將薏仁用開水煮爛後,適個人口味添加少許的糖,是肌膚美白的天然保養品。

5.
小米  Millet
 •
小米不含麩質,不會刺激腸道壁,是屬於比較溫和的纖維質,容易被消化,因此適合搭配排毒餐食用。
 •
小米粥很適合排毒,有清熱利尿的功效,營養豐富,也有助於美白。

6.
糙米  Brown Rice
 •
糙米就是全米,保留米糠,有豐富的纖維,具吸水、吸脂作用及相當的飽足感,能整腸利便,有助於排毒。
 •
每天早餐一碗吃糙米粥或來一杯糙米豆漿是不錯的排毒方法。

7.
紅豆  Small Red Beans
 •
可增加腸胃蠕動,減少便祕,促進排尿。
 •
可在睡前將紅豆用電鍋燉煮浸泡一段時間,隔天將無糖的紅豆湯水當開水喝,能有效促進排毒。

8.
胡蘿蔔  Carrot
 •
胡蘿蔔對改善便祕很有幫助,也富含β-胡蘿蔔素,可中和毒素。
 •
新鮮的胡蘿蔔排毒效果比較好,因為它能清熱解毒,潤腸通便,打成汁再加上蜂蜜、檸檬汁,既好喝又解渴,也有利排毒。

9.
山藥  Yam
 •
山藥可整頓消化系統,減少皮下脂肪沈積,避免肥胖,而且增加免疫功能。
 •
以生食排毒效果最好,可將去皮白山藥和鳳梨切小塊,一起打成汁飲用,有健胃整腸的功能。

10.
牛蒡  Lappa
 •
牛蒡可促進血液循環、新陳代謝,並有調整腸道功能的效果,所含的膳食纖維可以保有水分、軟化糞便,有助排毒、消除便祕。
 •
可做成牛蒡茶隨時飲用,長期服用。

11.
蘆筍  Asparagus
 •
蘆筍含多種營養素,所含的天門冬素與鉀有利尿作用,能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有利排毒。
 •
綠蘆荀的荀尖富含維生素A,料理時可將尖端微露水面,能保存最多營養素滋味又好。

12.
洋蔥  Onion
 •
洋蔥能促進腸胃蠕動,加強消化能力,且含有豐富的硫,和蛋白質結合的情形最好,對肝臟特別有益,因此有助於排毒。
 •
煮一鍋以洋蔥為主的蔬菜湯,加入綠花椰菜、胡蘿蔔、芹菜等多種高纖蔬果,能分解體內累積的毒素,有助排便。

13.
蓮藕  Lotus root
 •
蓮藕的利尿作用,能促進體內廢物快速排出藉此淨化血液。
 •
蓮藕冷熱食用皆宜,將蓮藕榨打成汁,可加一點蜂蜜調味直接飲用,也可以小火加溫,加一點糖,趁溫熱時喝。

14.
白蘿蔔  Radish
 •
蘿蔔有很好的利尿效果,所含的纖維素也可促進排便,利於減肥。
 •
如果想利用蘿蔔來排毒,則適合生食,建議可打成汁或以涼拌、醃漬的方式來食用。

15.
山茼蒿 Crowndaisy
 •
山茼蒿含豐富維生素A,可維護肝臟,有助體內毒素排出。
 •
將山茼蒿和柳丁、番茄、胡蘿蔔、柚子、蘋果、綜合堅果等蔬果一起打成精力湯飲用是不錯的選擇。

16.
地瓜葉  Sweet potato's leaf
 •
地瓜葉纖維質地柔細、不苦澀,容易有飽足感,又能促進胃腸蠕動、預防便祕。
 •
把新鮮地瓜葉洗淨後用開水燙熟撈起,與剁碎的大蒜及少許鹽、油拌勻,就是一道美味爽口的蒜拌地瓜葉!

17.
蘿蔔葉  Radish's leaf
蘿蔔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纖維質,有促進食慾、活潑腸道的作用,也能改善便祕。
 •
將洗淨瀝乾的新鮮蘿蔔葉打成汁,再加入少許蜂蜜一起飲用,常喝可排毒和保健。

18.
川七  Sanchi(Panax notoginseng (Burk.) F.H.Chen)
 •
川七葉片含有降血糖作用的成分,並能治療習慣性便祕,減少身體負擔。
 •
把川七葉、番茄、苜蓿芽、黃甜椒、奇異果等蔬果,加上綜合堅果與少許的百香果汁或蘋果醋混合打成汁飲用。

19.
優格  Yo ghurt(但要注意成分有無含塑化劑)
 •
優格含有大量豐富的乳酸菌,可改善便祕、穩定腸胃。原本積存在腸道的毒素,也會因為乳酸菌的作用,而變得容易排出。
 •
喝優酪乳或吃優酪沙拉都是不錯的選擇,最好早餐空腹前吃,利用優格增加飽足感,減少早餐的攝食量。

20.
  Vinegar
 •
醋有利於人體的新陳代謝,可排出體內的酸性物質消除疲勞,還有利尿通便的效果。
 •
每天早晚用過餐後,各喝一次稀釋過的醋,適量飲用有助健康。

祝福大家身體健康,早日遠離塑化劑毒害囉..

小白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節了,公司發了一箱柳橙和50斤有機 無樂米。





女同事Candy力氣小,搬不動,叫男同事Jack幫她送回去到樓下。

Candy
Jack說: 你在樓下等等我,我上去看看,要是我老公在,我就叫他下來搬;若是他不在,那就得麻煩你幫我搬上去。

過了一會兒, Candy站在她 家的陽臺上朝下叫:你上來吧!我老公不在家,快點上來!

此話一出,驚動了左鄰右舍,大家都跑到陽臺上來看。


搞得Jack在眾目睽睽下上也不是,走也不是。

Candy
以為對方沒有聽清楚,雙手做了一個喇叭狀放在嘴巴邊更大聲叫道:聽到沒?我老公不在家,快點上來!
聽到此言,Jack頓時覺得面紅耳赤,正想打電話給陽臺上的Candy 剛剛掏出手機,Candy雙手又做喇叭狀:
你不用給你老婆打電話,
我把門打開了,幹完事就讓你走,抓緊時間,趕快!


當時那羞愧的簡直氣血攻心,提起米就奔向樓梯,在進樓道最后一刻聽到樓上Candy又喊了一聲,立刻昏死:
進門記得右邊是臥室,左邊是廚房,別走錯!

 


小白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由時報 家庭親子 / 如是  2011.5.17

培養孩子的「體貼」,除了父母給予體貼的榜樣之外,也應教導以語言行動,將體貼對方的心意表達出來,讓對方知道。

數年前某個假日,我們全家出遊,直到中午過後才回家,4個人都餓得飢腸轆轆,我連外出套裝都來不及換下,便一頭栽進廚房張羅午餐。

突然,我發現,「咦!要用餐的明明有4人,為什麼只有我一人在忙?」
抬頭一看,其他3人各據一方打電玩、聽音樂、看報,頓時無名烈火熊熊燃起..
心裡頭有一個聲音吼著:「你們就等著我來服侍,不會幫幫忙嗎?」
就在當下即將出口之際閃來一念:「不行,盛怒時絕不能開口,等會兒吧!等會兒吧!」硬是克制了下來。

佳餚陸續上桌後,我緩緩說道:「孩子,媽媽沒換上工作服是吧?」
「是啊。」孩子看了我一眼回道。

「為什麼呢?」我拋一個問題給他們思索。
「因為媽媽怕我們太餓。」大兒子想了一下搶先說。

「對,媽媽怕你們太餓,那...,你們有沒有心疼媽媽太忙呢?」
這時兩個孩子才恍然大悟地說:「喔!我們知道了。」

看孩子了解我的用意後,我便更明白地說:「一個體貼的孩子,要學會觀察身旁的狀況,隨時關心、隨時幫助他人,譬如媽媽一個人正忙著,如果你們能自動來問需不需要幫忙,媽媽內心會很安慰、很感謝。愛媽媽,不只放在心裡,要說出來做出來,媽媽才能體會。」

果然,孩子學會了。
某次外子因故沒能在家與我們共餐,回來後,兩個孩子便體貼地說:「我們去幫爸爸買些餐點,爸爸想吃什麼?」
問完相偕而行。

不一會兒回來,我正在書房,「爸爸吃了嗎?」我問進書房的小兒子。
「還沒有,爸爸在廚房把餛飩麵倒進碗公裡。」

孩子總是孩子,雖然學會了做體貼之事,但做得並不完整,於是我對他們說:「麵買回來,要順手幫爸爸盛好,再端給爸爸享用,把體貼的事做完整,就更圓滿了。」

兩個孩子逐漸長大,也愈來愈能隨時表達對父母體貼的心意,讓我們非常欣慰。

體貼的孩子,不是與生俱來,是需要父母用心教導出來的,而且要用智慧配合天時地利不斷地引導喔!


 

小白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享一篇香港電臺知名主持人梁繼璋----送給兒子 
最喜歡最後一句"無論愛不愛,下輩子都不再見",讓我想起在上中國哲學課時老師常說的:菩薩案前一爐香,修得來世鐵心腸,你能參得了嗎? 

香港電臺知名主持人梁繼璋曾給兒子寫過一封信,這封信很快流傳於各大網站,很多父親看後感觸很深,我覺得不只給兒子,其實適合所有人看! 

下輩子,無論愛與不愛,都不會再見----送給兒子的備忘錄 

我兒:寫這備忘錄給你,基於三個原則: 
(一)人生福禍無常,誰也不知可以活多久,有些事情還是早一點說好。 
(二)我是你的父親,我不跟你說,沒有人會跟你說。 
(三)這備忘錄記載的,都是我經過慘痛失敗得回來的體驗,可以為你的成長省回不少冤枉路。 

以下,便是你在人生中要好好記住的事: 

(一)對你不好的人,你不要太介懷,在你一生中,沒有人有義務要對你好,除了我和你媽媽。至於那些對你好的人,你除了要珍惜、感恩外,也請多防備一點,因為,每個人做每件事,總有一個原因,他對你好,未必真的是因為喜歡你,請你必須搞清楚,而不必太快將對方看作真朋友。 
(二)沒有人是不可代替,沒有東西是必須擁有。看透了這一點,將來你身邊的人不再要你,或許失去了世間上最愛的一切時,也應該明白,這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三)生命是短暫的,今日你還在浪費著生命,明日會發覺生命已遠離你了。因此,愈早珍惜生命,你享受生命的日子也愈多,與其盼望長壽,倒不如早點享受。 

(四)世界上並沒有最愛這回事,愛情只是一種霎時的感覺,而這感覺絕對會隨時日、心境而改變。如果你的所謂最愛離開你,請耐心地等候一下,讓時日慢慢沖洗,讓心靈慢慢沉澱,你的苦就會慢慢淡化。不要過分憧憬愛情的美,不要過分誇大失戀的悲。 

(五)雖然很多有成就的人士都沒有受過很多教育,但並不等於不用功讀書,就一定可以成功。你學到的知識,就是你擁有的武器。人,可以白手興家,但不可以手無寸鐵,謹記! 

(六)我不會要求你供養我下半輩子,同樣地我也不會供養你的下半輩子,當你長大到可以獨立的時候,我的責任已經完結。以後,你要坐巴士還是Benz(賓士),吃魚翅還是粉絲,都要自己負責。 


(七)你可以要求自己守信,但不能要求別人守信,你可以要求自己對人好,但不能期待人家對你好。你怎樣對人,並不代表人家就會怎樣對你,如果看不透這一點,你只會徒添不必要的煩惱。 

(八)我買了十多二十年六合彩,還是一窮二白,連三獎也沒有中,這證明人要發達,還是要努力工作才可以,世界上並沒有免費午餐。 

(九)親人只有一次的緣分,無論這輩子我和你會相處多久,也請好好珍惜共聚的時光,下輩子,無論愛與不愛,都不會再見 


 

小白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周刊》第749    口述/ 侯文詠   整理/ 陳兆芬

俄國大文豪高爾基曾經說過:「世界上所有的光榮與驕傲都來自於母親!」
坎坷挫折時,母親的包容提供一個最溫暖的避風港;成功得意時,母親往往是你最想感恩與分享的人。

調整自己的心態 學著尊重孩子的人生抉擇

名作家侯文詠的媽媽林金菊,在嘉義縣鄉下教書直到退休,生活重心一直繞著先生、孩子、學生打轉,即使已高齡72歲,仍處處替人著想,是很典型上一代的「絕對母親」。

名作家侯文詠自承是一個「不乖」孩子,當小學老師的媽媽林金菊沒有板起「虎媽」的面孔,賦予孩子成長的自由空間。即使長大後,棄醫從文傷了她的心,林金菊仍以沉默替代責難,並調整自己的觀念與心態,學著尊重孩子的人生抉擇。這證明,每位成功的人物背後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而每個叛逆的心靈,背後也有一顆偉大包容的心。

侯文詠在新書《帶我去月球》的宣傳期空檔,特地在母親節前夕與《今周刊》的讀者分享母親林金菊給他的人生智慧,在他的作品中,對於家庭關係的描述,總是詼諧幽默,這不免令人好奇他成長過程中與母親之間的互動。

以下是侯文詠談及母親的口述摘要:

小的時候我很愛玩、很皮,常常被祖母打罵,我都跑給祖母追,等到媽媽下班回家,祖母就會怪媽媽沒在教孩子,媽媽就會為了打給祖母看而打我,我知道被打的時候要叫得很大聲,而且一定要跑到角落,因為只要躲在角落,不管怎麼打都會打到牆角,不管痛不痛,我都會大喊「我下次不敢了……」,我跟媽媽都知道「打要打、叫也是要叫的」,但有時真的會讓我「自然地」放聲大叫,原來不是每次都打假的。

媽媽最常問我的是:「你對人家有沒有貢獻?」

我母親是嘉義縣義竹鄉東華 國小的 老師,她三十年來都在這不大的村莊教書,鄉下人早婚,很容易就教到一個家族的三代,她看著他們長大,又繼續教他們的孩子、孫子,藉著教書影響她身邊的每一個人。在她六十歲退休的那一天,全鄉的人都來歡送她,整個村子就像迎媽祖似的。

媽媽最常問我的問題是:「你對人家有沒有貢獻?你當醫生有貢獻,那當作家有沒有?到底是在幫人?還是害人?」現在,我每發表一本新書,最讓我掛心的是,讀者有沒有受影響?有沒有改變?年紀越大越覺得「媽媽是我的reference(榜樣)」。

從小我就是一直靠維持成績來換取自由。小學畢業的時候,老師跟媽媽說:「文詠將來不是成大器,就是被槍斃。」媽媽回家後告訴我,我回她:「那你就不用煩惱了,因為我只要不被槍斃,就會很成功了。」到我青少年的時候,媽媽就沒管我了,只是偶爾「碎碎念」我都在讀課外書、不念教科書,但我都考到第一名了還要念什麼?

儘管媽媽年事已高,出於愛孩子的心,我發現她仍不斷地學習、調整自己的觀念與心態。有一次,她跟我說:「你小時候叛逆,我不知道你以後是要當作家的,如果我有先見之明,我就會鼓勵你讀閒書。」媽媽跟我認錯,我嚇了一跳。但我卻告訴她,我就是叛逆,如果當初你鼓勵我當作家,我可能現在就是醫生了。

年輕時我想當醫生有兩個理由,一是祖母因癌症過世。我的祖母在癌症末期的時候,身體一碰就痛,所以我在台大醫院的最後四年,都在做癌症末期的疼痛控制。雖然沒有辦法救回祖母,但是我卻幫到很多人。

二是在我小的時候,媽媽因為工作壓力太大,所以免疫系統出了問題,腳就感染了過敏性皮膚炎跟溼疹,但我從沒聽媽媽喊過疼痛,卻因為那時醫藥不發達,求醫無門。有天晚上我印象很深刻,她整個腳都是水泡、腳很腫,但隔天還是一樣去上課。

為了治療媽媽所以學醫,沒想到在我當醫生的時候,已經有藥物可以直接抹,而且很快就痊癒。
當媽媽對我說,「我 從做 小姐到現在沒有看過我的腳如此光滑過」的時候,讓我覺得很開心。後來我離開醫界,我覺得很值得、沒遺憾了。

媽媽生活的重心是先生、孩子,最後才是她自己

十年前,媽媽生了病必須要開刀,手術的前一天晚上要簽署手術同意書,裡面載明了手術後可能會發生中風等風險,媽媽看到後就說「我不想簽,乾脆不開刀了,如果我死了就算了,但如果我中風你們就會很辛苦

我極力說服,她仍堅持不簽,我心想以前每天都是自己要求病人及其家屬簽手術同意書,所有病人都簽了,但自己的媽媽不簽,看來以後在醫院很難混了。

想了想,我就語重心長地說:「明天的手術是我跟我的老師一起負責,都是我們在照顧,如果明天萬一不幸,你死在我手裡,可不可以?」
媽媽聽了愣了一會兒,就笑說:「我從小把你養到大,培養你做醫生,就是相信你有才華,你當醫生一定做得很好。」

「若是相信我做得很好,為什麼明天不敢開刀,我是為了治療你才要你開刀,我又不會害你,除非你不相信。」
媽媽聽了我的話,隨即簽下同意書。

為了讓媽媽不要緊張,我告訴媽媽:「有事也沒關係,死掉也沒關係。」
媽媽說:「三八囝仔,你這麼厲害,我怎麼會死,你放心,我若是出事了,你爸爸不會告你的。」還好開刀一切都很順利。

醒來第一件事媽媽就跟我說:「你從小就是個麻煩,但我不知道你是要來救我命的,謝謝。」
我從沒想過媽媽會對我說謝謝,當下我就一直哭、淚流不止。

我就跟媽媽說:「我幫你麻醉也不過兩、三個小時,但換來的是你一輩子的照顧,下輩子我還要占你便宜。」
當下真的很像電視劇一樣,兩母子抱頭痛哭。

現在的她打電話過來,都一定先問我們過得好不好?小孩子好嗎?
當我反問她過得好不好的時候,她總是回答,你們好我就好。

我母親是很典型上一代的「絕對母親」,是天使、菩薩的化身,很少看到她覺得她比別人重要、比孩子重要,她生活的重心是先生、孩子、學生,最後才是她自己,我有時會想:她沒有自己怎麼活?

她常說:「人老了最重要的是健康,只要我健康、開開心心,你們就不會煩惱,現在家庭負擔都很大,你們的人生都在打拚,做父母的只要不給你們負擔,就是在幫你們。」替別人著想的想法,還是一直深植她的心中。

在我大四的時候,就跟媽媽說我想去拍電影,不想當醫生了,媽媽說:「你沒有當過醫生,怎麼知道當醫生不好?」
聽媽媽話,我一步步當上主治醫師,又念完博士,我打電話告訴她,我想當作家,她說「你都這麼大了,你都已經決定了,我也沒什麼好說的了。」

我知道她不太高興,但在電話掛掉的20分鐘後,爸爸打來說:「你如果決定了,我們做父母的也是贊成、很支持,這樣你才會安心,但媽媽現在還是無法跟你講話,所以我打給你,你自己加油。」掛上電話後,我又再度熱淚盈眶,頓時我覺得很幸福。

很多人羨慕我能走我自己想走的路,而且還算成功,但我覺得這一路有很多的價值判斷,都是因為我的父母親、太太給我的支持,一路上不是沒有困難、沒有溝通,而是我們家總是用喜劇的方式帶過所有的衝突,最後終會化解。

所以在我有自己的孩子之後,就跟我太太說,「我們一定要讓小孩子贏,絕對不能贏小孩,因為我爸媽從來沒有想要贏過我們,我要把我們家這珍貴的『傳家之寶』傳下去。」

小白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由時報 親子會客室 2011.5.3

誰都喜歡聽好話、得到讚美或鼓勵,正向管教,絕對比貶抑處罰要來得有效

師長篇:正向教育 更能鼓勵孩子
/ 墨客

如果家長有「教師選擇權」,你想讓兒女念哪一種班級呢?

甲班:
作業沒有按照規定完成 -> 扣分
掃地不確實 -> 扣點
上課不專心聽課 -> 禁止下課
午餐沒有吃完 -> 勞動服務
考試考不好 -> 罰抄課文

乙班:
作業按時完成 -> 加分
清潔工作認真負責 -> 記點
上課認真聽講 -> 口頭讚賞
午餐沒有浪費 -> 發給小零嘴

這是兩種不同的師生互動方式,答案或許見仁見智,但是,這幾年來的正向管教,已經讓我們看到,孩子喜歡乙班甚於甲班,不論是心理層面、人際關係、同儕互助,都足以看出乙班的孩子,比甲班更積極、正面。

在台灣的教育體制中,對於分數的掌控,我們太在意「減法原則」,也就是說,一張考試卷裡,第一大題錯幾題,所以扣幾分,第二大題錯幾題,所以再扣幾分;長期下來的結果,我們經常只是看到「扣分、減少、批評」等負面的用詞。

然而,在一次的研習中,我看到美國的幾張考卷,老師給分的方式是:這一大題對幾題,所以給幾分,第二大題寫到某個程度,就斟酌給一些分數,他們用的是「給分、加法、鼓勵」等正面的用詞,雖然兩者最後得到的分數相同,但是孩子看到考卷上的計分與給分的感受,是大不相同的。

在這樣的正向管教氛圍之下,我也逐漸學習如何以正面的方式,詢問孩子課業學習上的成效,例如:做完10個題目之後,我會問:「對10題的舉手、對9題的舉手5題的舉手」,等到大多數的學生都舉了之後,就不需再繼續問下去了,因為最後那些沒舉手孩子的自尊,只需我們看在心裡,事後再給予輔導就可以了。而以往的「錯一題的舉手、錯二題的舉手……錯五題的舉手」,就變成是不符合時代潮流的教育方式了。

這幾年的大環境,也逐漸在營造一個以學生人權為主體的正向教育趨勢,包括在基測、學測時,以答對幾題可以得到幾級分,校內成績達到多少門檻予以貼上紅榜;作業寫得好的給予鼓勵;嘉獎記功的同學,公布姓名並上台表揚;被記警告或申誡的,只公布學號後3碼 ;我認為,這都是一種正向管教的象徵,也是學生向上向善的動力。

善罰分明以及賞罰的比例原則,是學生服 從 老師管教的依據之一,一味的賞,只會養出胃口越來越大而不知過錯在哪的孩子;一味的罰,只會養成畏縮退卻而沒有信心的孩子,身為師長的我們,都應該在賞與罰之間找到鼓勵與責罰的平衡點。

家長篇:誰都喜歡聽好話 教育孩子也一樣
/ 明珠

兒子就讀國中,是個很有個性和主見的青少年。
昨晚接到老師來電,述說兒子在學校上課不專心、有時會慢進教室或跟老師頂嘴等情形,但同時也提到兒子很有音樂和體育天分,而且很會幫忙老師做事情。

接到老師的電話之後,我想了很久,思考要如何跟兒子談論此事,既要讓兒子了 解 老師和父母的苦心,又要讓兒子不對老師產生反感。這需要很好的談話技巧,考驗著媽媽的智慧與能耐。

我先到廚房切好一盤水果,端到兒子房間,趁兒子吃水果的時候,假裝不經意地跟兒子聊起學校的情形。

我問:「最近在學校上課都好嗎?有沒有什麼特別的事情啊?」
兒子很敏感,馬上聯想到剛剛的來電可 能是 老師打來的,問說:「是不是老師跟妳說了什麼?」

我說:「老師說你鋼琴彈得很好,還有一雙跑得飛快的飛毛腿,是班上的音樂達人和運動健將。最棒的是,老師說你熱心助人, 常常幫 老師和同學的忙。我好幸運有一個這麼優秀善良的兒子!」

聽我這麼說,兒子臉上緊繃的線條瞬間柔和起來,嘴角也湧起一抹淺淺的微笑。

不過,他還是不放心,追問說:「老師只有說這些嗎?我今天上課有點不乖,老師有沒有說?」
我順勢接話說:「哦!是怎樣不乖呢?你要不要跟媽媽說清楚一點?」
兒子才一五一十說出來,跟老師說的情形大致相同。

「其實,我不是故意要跟老師頂嘴的,只是當 時 老師問我怎麼慢進教室,我覺得很沒面子,加上同學在一旁起鬨,我才說了那些話。現在想想,真是後悔!」
兒子滿臉懊惱地跟媽媽「懺悔」。

聽完兒子這麼說,我稍微放心一些。
「那你想不想跟老師道歉?」
「那多沒面子啊!」

我說:「你可以寫卡片給老師,也可以私下跟老師道歉,不會沒面子的。老師都很樂意給學生改過向善的機會,知道你有心認錯,老師一定很開心。」
兒子想了又想,最後才說:「好吧!待會兒我就來寫卡片,明天帶去跟老師道歉。我很喜歡這位老師,不想給老師留下不好的印象。」

我抱抱兒子說:「我兒子真的好懂事!」
收拾完水果盤下樓,我一邊哼著歌曲一邊洗碗,先生在一旁見狀,知道危機解除了,和我發出會心一笑。

小白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areer職場情報誌》第420期   文/ 翁靜玉

一位50幾歲的高階主管,最近因為想轉職而來找我。

我問他:「你已經做到那麼高階的主管,公司也很有規模,地位那麼崇高、那麼受人敬重,應該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職位,為什麼還想換工作呢?」
他說:「我的工作很辛苦。因為在大陸工作,長期過著和家人分隔兩地的生活。」

他一面說一面抱怨:「我的老闆像超人,跟他一起工作,也要學習超人精神,幾乎365天全年無休,有時半夜12點還會接到老闆來電。一接到他的電話,整個晚上幾乎都睡不著,長期失眠影響到我的健康。

此外,我一個人同時要管理多家公司,不但要當A公司的總經理,還得兼任老闆投資的B公司特助職務,儘管工作內容變多了,名片上的職銜也增加了,但是薪資並沒有同步增加。相對地,工作壓力卻愈來愈大。」

從他的談話中,我的確感受到他對工作的不悅。因為他不認同老闆。

老闆有事 第一個就想到你

另外一個極端的案例發生在上禮拜。我跟一位人資朋友餐敘,吃到一半聊得正愉快時,這位人資長的手機鈴聲突然響了,他立刻接起電話,一面以手勢示意,表示是老闆打來的,要我們放低聲音,接著他便站起來接聽電話。

我觀察到他和老闆說話的神采愉悅。

我問他:「為什麼你接到老闆的電話那麼高興?」
他說:「我工作近10年,換過好幾個工作,但是這份工作是我這輩子最喜歡的工作。老闆不僅白天打電話找我,連半夜也會打電話找我,這代表老闆每次遇到問題,或是需要找人商量時,第一個就會想到我。工作雖辛苦,但我感覺很受重視,也很有成就感。」

他一面收拾東西,一面補充說明:「我和現在老闆共事,不僅打開我的格局,也讓我認識許多社會名流,我從老闆身邊賺到無數人脈資產。以前的工作,老闆不重視人資,更不會找我去開會或動腦,現在的老闆重視人資,常常一起想策略,讓我體驗到真正的人資策略。

一般從事人資工作者,只能拚命服務內部員工,沒有機會到外面看世面,現在跟在這位老闆身邊,清楚知道老闆的想法及經營策略的布局。因此,老闆也成為我投資理財的最佳導航。我將所有的儲蓄全數投資自家公司的股票,因為我對老闆有信心,我就等著投資的豐收。」

看他信心滿滿、喜悅的眼神,真是樂在工作呀!
臨走時,他還補上一段話:「我已經習慣了,有時老闆半夜一call就得出門,假日也得跟著老闆去挖角或是喬事情,但這是我一生中最豐收的時刻。」

跟有格局的老闆共事 勝過讀MBA

同樣是接到老闆的電話,以上這兩個例子,當事者的心態卻迥然有別。
不同的心態導致不同的結果,一個是急著轉職,一個是樂在其中。

沒有一個老闆會喜歡一面工作一面抱怨的員工。老闆之所以能夠成為老闆,絕對不只是因為他的交際能力很強或是有錢而已,如果沒有幾把刷子,是不可能把公司經營成一個上市公司的。

所謂:「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你在職場上如果能跟一個有開創格局的老闆共事,絕對比去修台大MBA課程更有價值,就看你如何看待你的工作、看待你的老闆。
老闆是魔頭還是貴人,只在自己的一念之間。

小白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讀者文摘》2011年4月號   文/ 編輯部

「在自身之外找尋快樂,就像在面北的洞口等待陽光一樣。」──西藏諺語
將自己放空、歸零,就會找到學習的新動力。

前一陣子,偶然逛到台北市麗水街附近的一家小書局,那天我本來預定要到永康街及麗水街一帶的茶藝館找茶,意外地,在一家兩層樓的小書局裏,我待了近兩個小時。並不是我在看書,也不是那家小書局有什麼特別過人之處,而是我試著將自己成人「什麼都已經知道」的慣性心態歸零,用全新的眼光,看待一家社區小書局的進貨品項與陳列商品的方式,還有,在裏頭的大人與小孩們是如何選購商品,店家又是如何查補貨的。

當我走到「戰鬥陀螺」那一區時,一位國小女生也剛好走到這一區,我發現她眼睛一亮,向遠處的弟弟大力招手:「快來看!」
她的弟弟箭步如飛地跑過來,看到一整個牆面滿滿的「戰鬥陀螺」,發自內心歡喜地叫出來:「哇!一整套的戰鬥陀螺耶!」

而當時我也在那一區仔細地端詳、選購,我順口問了那位國小男生,這裏的陀螺你都有了嗎?
他歡喜地說:「我有14顆!銀河天馬、電光獨角獸、灼熱蜥蝪……」並興奮地向我說明,戰鬥陀螺現在已經出了第二代,以及哪一顆陀螺又比哪一顆強!

逛了一個多小時,我滿載而歸。買了一個小時候玩過的木製大棋盤、一套象棋,以及一大疊的全空白與一頁八格的小學數學作業簿,準備拿來當筆記本。

這個經驗讓我回想起小時候,自己能完全掌握行動的區域範圍就是學校到家裏這一小小段放學路徑,而從我就讀的台北市中山國小後門走到農安街、雙城街口我家的路上,短短一條路會經過一家彷如違章建築、燈光總是幽暗的小雜貨店(三十多年了,這家店如今仍在),還有一家賣著日系精品百貨、燈光明亮的迷你文具行,以及賣著西洋流行歌曲的小林唱片行……而那幾間看似不起眼的小店,卻成了我童年時光自主逛街的大大樂趣。

在小學生的時代,我偶爾會買紅色的芒果乾,咬著咬著,嘴角紅紅的,看起來很像大人嚼檳榔的樣子;也會偶爾買一支長長的果凍塑膠管,裏頭裝滿不知為何物的果凍,跟一群同學邊走邊吃;還有就是當年最流行的假面騎士收集卡,小小一包隨機出貨的收集卡,卻永遠就是集不滿一整本收集冊!但有沒有集滿不重要,重要的是那發掘新玩具、親身參與、與同儕分享的過程。

曾幾何時,這樣生活中的隨意逛街、閒散自得的小樂趣,都被電子式的產品及規格化的宅配流程給取代了,我們相當習慣在深夜裏上網購物,精準地知道24小時內,廠商一定會送到家。兩個或許同樣的購物結果,但其中的意義卻大不相同。

自主性的逛街與購物,是如同探尋生命一樣的自我認知的過程,你永遠不知道在這過程裏,會不會意外出現一條岔路或驚喜,然後你的人生因此全面改觀;而在網路上迅速購物,卻是一種標準化的模式,重要的是絕不要有意外地快速達成購物的目的及取得正確的商品。前者的重點在於過程,而後者重結果。

是的!時代的洪流,將人們導向所有事情都重結果。然而,生命似乎是比較重視過程?這兩者的差異,就是我面對關於「當iPad出來了,是不是所有出版社都要出電子書?」、「當iPad出來了,是不是會改變人類的閱讀模式?」、「當iPad出來了,傳統的出版是不是很快就會式微?」…等這些問題的回答。

當你將生命的意義與科技的目的兩相比較,就知道傳統出版還有哪些機會與立足點,而新科技的電子書,又將朝哪些方向飛奔而去。

科技,讓人類更快速且精準地達成目的,但生命的節奏並非如此,生命有時需要一點閒散及開放式的探尋,生活有時需要一點留白與獨處的靜謐,生命是自我追尋的過程;而科技只急著給你答案,完成目的!

如何探尋生命呢?松浦彌太郎會為自己準備一個「不知道的箱子」,將他每天尋常生活裏所接觸到任何不知道的人事物,寫張小紙條,投進這個「不知道的箱子」。經年累月下來,「不知道的箱子」便可顯示出自己哪些事不清楚,什麼是自己不擅長的領域,而這些點,正是我們自我成長的原動力。

「不知道的事,就說不知道。這毫無疑問是人生最好的智慧。不要不懂裝懂,不要含糊其辭,如果不知道,就老實說『不知道』。因為承認自己『不知道』,就得到學習的機會。」松浦彌太郎說。

生活裏找不到樂趣?生命找不到重新學習的原動力嗎?為自己準備一個「不知道的箱子」吧!或在社區附近找一家有趣的小書店,或進入市場、深入田野,觀察人們每天是如何思考、行動;感受大自然萬事萬物的運行法則,重新找到自己與這個宇宙新的對應關係。

或許某一天,暮然回首,你會發現,這一切早已依存你心,只是遺忘。

小白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親子天下》2011年4月號   文/ 洪蘭

最近一直有拾金不昧的好事情被報導,在經過大學生堅持「留置金」的事件後,這是最振奮人心的事。
沒想到愈是貧困、沒受過高深教育的人,愈有同理心,愈能體會遺失巨款者心中的著急;反而是念到大學的人,唯利是圖。

在這麼多拾金不昧的好事中,最令我感動的是那位拾獲66條金項鍊的高媽媽。
當記者問她:「月入兩萬,卻要扶養兩個兒子,是否很辛苦?」
她說:「是否辛苦跟自己的心情有很大關係,物質雖然不是很充裕,但是家顧好,生活就富裕。」

說得好!家顧好,心安定,精神生活滿足了,生活就富裕了。
許多雙薪父母很努力賺錢,拚命送孩子去才藝班、補習班,給孩子買名貴的衣服和用品,其實都不必要。家顧好,一家和樂才是最重要的事。

我敬佩那個媽媽的是,教孩子不「貪」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不但要言教,還要身教。
我父親以前常說:「廣廈千間,夜眠八尺。」人只有一個身體,再怎麼有錢也只能睡一張床。

他要我們「儉則足」,不要吃在嘴裡看在碗裡;也教我們快樂是心態,他說:「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歸真返璞,終身不辱。」
像這種話聽多了、講多了,慢慢就變成生活的準則。

一個知足的人就不貪,不貪的人不會犯法,心安就快樂了。

在動物實驗上,把猴子放進堆滿橘子的房間,牠會兩手各拿兩個橘子,嘴裡再含一個,然後,找個隱密的地方坐下來吃。
在沒有吃完前,牠不會一直去拿;吃飽了,牠也不會再去拿。

剛生下來的孩子也是如此,吸足了奶就不會再吃;但如果他曾經匱乏過,他會很貪心,一直拿不夠。

所以父母教孩子時,不要一次只給一點,讓他覺得一直不夠,把「貪」的心生出來。不妨多給他一些,告訴他:不要貪,東西是足夠的。

然後教他什麼是「適可而止」:天下的糖很多,不需要一次吃完,可以慢慢吃;天下錢也很多,不要一次賺完,可以慢慢賺。
最主要是教他「有得必有失」,一個人只有兩隻手,拿了這個,就只好放下那個;要選哪一個要靠智慧,而這個智慧是可以教的。

我父親以前常把每一種選擇列出來給我們看,叫我們講為什麼選某一樣東西;他會一直問為什麼,逼著我們往前想很多步,以及這樣做的後果。
最後我們會恍然大悟,知道為什麼選某個是短視、不智。

智慧的選擇會使人安枕無憂。
高媽媽說:「東西送還人家,晚上可以睡個好覺。」
這非常對,沒有什麼比安枕入眠更幸福。何必去追逐名利,晚上再來輾轉反側呢?

其實人生最大的幸福不是名與利,因為那是轉頭空。內心的平安與身體的健康,才是真正的金不換。
父母只要記住成功的定義是「平安健康有意義的過一生」,在教養孩子上就成功了。

小白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文引用自《美國慈濟世界》-第138期


給好心家長的信

◎文/(英)諾曼.文森特.皮爾

◎譯/劉少文


親愛的弗雷德:


你在信中請求我辦的事,其實一點也不麻煩。你的兒子約翰不太喜歡目前的工作,你認為他做其他的工作可能會順心一點。你知道五家大公司的總經理是我的朋友,問我是否能與他聯絡,為你的孩子美言幾句?


我對此事的最初反應正是你所期待的,為什麼呢?因為這件事對我再容易不過了。我很自然地拿起話筒,但是一個古怪的念頭突然閃過腦際,我想起了一隻貓,於是我呆呆地放下了電話。


上星期五,我在街上看到一個熱鬧的場面,人們放下了手上的工作,往窗外觀望。對面的房子裡,有一隻波斯貓跑了出來。牠爬上一個高高的護欄,沿著護欄一直走到盡頭,然後被嚇得呆呆地坐在那裡,既不能向前走,又不想退回來。牠不斷地哀叫著,漂亮可愛卻又孤立無援。女主人又是乞求,又是哄騙,又是發誓,都無法使牠下來,最後只好請消防隊幫忙。消防隊員爬上梯子,總算把牠抱了下來。


弗雷德,這就是我看過你的信之後想起的事情,我也想起了約翰。我還清楚地記得,當他還很小的時候,你們就住在路的那一邊;他跟我的孩子一起長大,書讀得不錯,念到大學畢業。


我還記得,每當他做出決定、或擬定一個計畫時,你總要插手。還記得他打算造樹屋的那件事吧?你認為太危險,叫他不要做;當他考慮從大學退出一年,在社會上磨練一下的時候,你覺得那樣做很不明智,於是他就作罷了;還有,他幾乎要和那個女孩成婚,你則認為他還年輕,他便聽從了你的意見;就連現在他做的工作,也是你幫他找的。


你請我幫幫約翰,我想只有對你說這些話,才是對他最大的幫助:別再干涉你兒子的生活了。讓他長大,做個男子漢,而不是一個身高六英尺,被無形的繩索拴住的依賴者。你知道那隻波斯貓為什麼被嚇壞了?因為牠一直被關在屋裡,被主人庇護,以致於碰到連最普通的貓也能應付的情況時卻束手無策。


這個世界到處都是像約翰這樣的孩子:舉止文雅、個性溫順、心地善良,但同時也遇事躊躇猶豫、舉棋不定,並且膽小軟弱。我在佈道時曾見過這樣的人:他有時迷惑不解、忿恨不滿,有時又麻木不仁、冷漠懶散。是誰讓他們變成這樣的呢?是父母。父母們充滿愛心、情真意切、小心謹慎地指導和保護著孩子,最終卻因過分庇護而扼殺了他們的能力。


我常聽人們抱怨說,這個社會越來越難找到具有領導才能的人了。那些富有創造性、精力充沛、信心十足並且勇敢無畏的男子和女子,也愈來愈少,因為現在的孩子大多受到過分地庇護,父母將他們人生路上的每個困難都解除了,他們為什麼還需要發展這些特質呢?


大家都知道,身為父母,很容易掉進這個陷阱,我自己也曾為此掙扎過。我是一個傳教士,所以我希望兒子成為牧師以後,也能夠全心佈道。你知道嗎?他竟然講起哲學來了。我只能克制自己的願望,讓他走自己的路。


這確是一個難題,因為你越愛孩子,就越想保護他們,使他們避免犯下你曾犯過的錯誤。可是,他們必須犯錯,因為那才是幫助他們學習的最好途徑。取消孩子犯錯的機會,就等於剝奪了他們長大成人的權利。


請允許我再說一個想法,我猜想約翰對目前工作不滿的主要原因,是他意識到那個工作不是憑自己的實力得來的。因此,他身上某些男子漢固有的特質,對此根本無法接受。


如果你願意,可以把約翰送到我這裡。不過,我不會替他寫任何推薦信,而是要給他一些忠告。我要催促他辭掉他父親為他找的工作,獨自走向社會。剛開始他也許會感到惶恐不安,但危機的挑戰會鞭策他繼續前進的。
你一直為你的孩子自豪,也讓他有機會為自己自豪吧!



 

小白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坐高鐵要帶對人 








有一個媽媽帶了兩個小孩坐高鐵


 


為這位媽媽沒有給孩子準備書


 


和玩具




車過桃園以後,孩子開始無聊


 


在椅子上扭來扭去


 


打擾了母親補眠


 


這位媽媽就揚起手來


 


打了弟弟一巴掌




罵說:


 


「煩死了,真不知道當時為什麼要生


你?」



 

 

哥哥大聲說:

 

 

「我知道,因為沒有戴保險套。」


全車的人都笑了。

 

 

那母親面紅耳赤,

 

 

狠狠的打了哥哥一個耳光說:

 

 

「考試的時候什麼都不知道,

 

現在又知道那麼多。」


 

 

哥哥哭叫著:

 

 

「我沒有說錯,老師說,如果沒有戴

 

保險套就會生下你不要的孩子。」

 


 

每個人都努力的忍住笑,只 有哥哥哭

 

 

得很淒慘,因為他覺得被冤枉了。

 

 

小白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0/04/06  洪蘭

最近擔任一個比賽的評審,發現台灣的孩子想像力豐富,創造出很好的點子,冠軍隊的表現尤其好,主辦單位在頒完獎後問他們:為什麼別人都抱怨來不及,他們做完了還有時間修改、做得比別人完善。


原來他們三人是高中同學,他們的導師深切感覺到時間分配、生活紀律是學習的基本功,所以很注重課本以外的實用知識。老師要他們善用時間,每星期五下午放學前做出這個週末的時間分配表,把一天分成三個時段,依自己的需求,填入要做的功課,如果上午做了數學,下午就換成準備工藝課材料,將動腦與動身體區隔開來。當一切按照計畫進行,玩的時候就可以安心的玩,不必擔心功課還沒做而玩得不盡興。所以他們三年來養成了很好的時間管理能力。


由於出社會以後要靠朋友,加上現在又是個科技整合的社會,講求團隊合作,老師把班上工作分成小組,要他們學習合作。而且每個人都要輪流做班上的幹部,因為事非經過不知難,批評別人很容易,但是等到自己做時,不見得做得比別人好,所謂「見人挑擔不吃力」,所以老師一直強調合作時的「給」與「取」。


這次在決定參賽後,他們一如以往,先列出所有的工作,再依自己的長處認養工作,然後每週聚會討論並確定進度,因此他們能在寒假時做完所有工作,留下一週反覆練習上台報告的內容與台風,最後拿到第一名。


他們的話讓我非常感動。王爾德說,真正的學校應該是街頭(The real schools should be the streets.),我們要教學生實際用得到的東西,老師不必用甜的分數討好學生,只要讓學生學到東西,學生自然會記得老師。大園空難時,一位研究生來跟我請假去參加公祭,因為他看到國中的一位老師在罹難者名單中。他說這位老師很嚴,還會打人,但這位老師幫助他奠定了理化的基礎,讓他能有今天,所以他想去參加公祭。


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在現今的網際網路社會,學生自己可以上網找到很多的知識,老師的責任,說實在的,只剩下傳道了。我們應該儘量教學生做人做事的道理,天下的知識是教不完的,但只要教會他讀書的方法和做事的態度,就像給了他開門的鑰匙,以後世界就是他的。


求學本來就是「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只是這個「引進門」不是靠不停的考試,而是靠他從生活中去體驗。當我們的孩子可以分辨出單獨(alone)與孤獨(lonely)的差異,可以一個人獨處而不寂寞,不需要一回家立刻打開電視來避免孤獨感時,教育就成功了。


但願台灣的每個人都能看到我們教育的真正目的。

小白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親子天下》第17期   文/ 洪蘭

如果拿金錢去鼓勵某個行為,行為者會失去內在的驅力,短期內很有效,但是長期下來動機會降低,工作會難以為繼。
這是為什麼用錢去鼓勵孩子考一百分,久一點後常常會無效。

一位家長寫信給我,說她一直奉行「鼓勵替代懲罰」,所以把給孩子的零用錢換成幫忙做家事的酬勞,例如:倒垃圾、洗碗一次50元;清理房間、考一百分100元…。
一開始還好,現在老大升上國中,老二念五年級後就不靈了。
如果他們不缺錢就叫不動,老大還會說現在通貨膨脹,媽媽付的錢兩年沒有漲價,要求加薪。她來信問怎麼辦?

在行為主義盛行時,心理學家發現飢餓的動物進了實驗室後,會很努力的工作以換取食物;哈佛大學的史金納更訂出了有名的報酬率。
但是後來發現,猴子會為了好奇心去做沒有報酬的行為,好像除了胡蘿蔔與棒子之外,還有別的成分在內,於是心理學家開始尋找。

有一個實驗是把受試者隨機分成A、B兩組,請他們到實驗室來拼樂高,一連做3天。

第一天,A、B組都無酬;
第二天,A組如果成功拼出一張圖可得到6美元的酬勞,B組無酬;
第三天,A組回復無酬,B組則始終無酬。

實驗進行到一半時,實驗者藉故離開10分鐘,請受試者等他一下。他其實是到隔壁的觀察室去觀看。
結果發現,第一天,兩組人在他離開後都繼續把圖拼完,平均做了4分鐘才停下來休息,表示他們對玩樂高是感興趣的。

第二天,A組因為拼完一圖可拿6美元的酬勞,就很勤勞的做;B組仍然跟昨天一樣,做了4分鐘後停下來休息。
但第三天情形就不同了,A組因為沒有酬勞了,工作的熱情馬上下降,而B組還是一樣。
也就是說,如果拿金錢去鼓勵某個行為,行為者會失去內在的驅力,短期內很有效,但是長期下來動機會降低,工作會難以為繼。這是為什麼用錢去鼓勵孩子考一百分,久一點後常常會無效。

我們如果想要激發孩子的進取心,不可以把重點放在金錢報酬上,要想辦法激發他的榮譽心和自我價值;不能把學習轉換成商業交易,一旦變成商業行為後,就會失去自主性和創新。

另一個研究是找了23名畫家,請他們自己選出10幅受委託和10幅非委託的畫,送去給藝術評鑑家就創意做評鑑。
結果發現,受委託的作品評價遠比自由作品低,因為被人委託時,心中不自覺有綁手綁腳的感覺,創意就低了。

人必須做自己的主人才會有成就感,金錢會使創意降低。
因此,如果工作是呆板無趣,薪水愈高表現愈佳,因為這種工作無內在激勵可言;但只要牽涉到最基本的內在認知,光談報酬就不行了。

人異於禽獸的地方就在此,人有自我激勵、自我滿足的心。所以,要孩子做家事,不要付他錢,要讓他看到做家事的意義,例如替母親分勞、家是建立在彼此的義務上,所以家人必須相互幫忙……;考一百分不要給他錢,學習的目的不是成績單,成績單只是回饋的一種方式……。

理想和熱情會支持一個人一直往前進,金錢只會使人怠惰,父母不可不慎。

小白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