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轉載文章 (89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作者/徐薇

高效率的學習就一定填鴨?
背單字又苦又無聊?
徐薇小露兩手,傳授心法,幫孩子英文單字背得又快又輕鬆!

去年九月號雜誌,我的專欄「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一文,獲得許多讀者的迴響。故事中的主人翁小威,原來作息不穩定,導致學習效果差。他的父母聽了我的建議,升小三的暑假送他去上安親班,建立穩定的讀書習慣。小三開學後,他的爸媽告訴我小威的成績真的大大進步!!

前陣子,我和小威一家人聚餐,活潑可愛的小威一看到我,沒講幾句話就興沖沖的告訴「露比阿姨」(編按:徐薇英文名字Ruby),他這次月考數學考了九十五分,還說要是沒粗心的話,他本來可以考一百分。看著這個神采透露著自信的孩子,我除了暗自竊喜自己立下的功勞外,也深深被他的轉變所震撼。他的父母是我的多年老友,以前的小威根本不可能主動談成績,就算被問起,也是一副扭捏不安或愛理不理的模樣。如今不到半年,他整個人卻像脫胎換骨似的,散發著生命力與自信。當我聽到他開心的說:「上三年級每天都好快樂喔,我好喜歡上學!」到現在還是感動不已。

小威自信的神采,也是我希望父母能注意孩子成績的原因。我相信每個孩子有其適性之處,也萬萬不認同分數至上的觀念;但我也觀察到,孩子在校成績不能太差,否則會影響其自信心。

若孩子表現落後,我認為寒暑假是補救最好的時機。小威暑假本來要到阿公家玩兩個月,因為我的建議,只玩了兩個禮拜就被送去安親班。暑假長,他在安親班把小二落後的功課補齊,還先修了一些小三的課。也許你覺得小威很可憐,沒去鄉下玩泥巴曬太陽,卻在安親班度過大好假期。看似犧牲了一個半月玩耍的時光,但他得到的正面影響,卻改變了他上學的態度和自信,可說是影響深遠。


這讓我想到,很多人常說,讓孩子快樂高興就好,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我對這個觀念存有疑慮,因為有時候小孩子(尤其是國小孩子)喜歡的,不一定正確或對他有益,因此父母要適時扮演指引者的角色,不能只追求表象的輕鬆快樂。


舉一個經典的例子:我問過很多孩子喜不喜歡上英文課,幾乎都說喜歡。但深入了解後,我發現他們所謂的喜歡,是因為英文課大部分都在玩遊戲,很輕鬆。為什麼孩子就不那麼喜歡國語、數學呢?因為除了英文,其他學科都是採有效率、有進度的教學,根本沒時間遊戲。好比數學課,孩子得不斷做題目訓練演算能力,學習是帶有壓力的。


我個人偏好有效率但不填鴨的學習方法。例如我在教國小學生英文時,會要求學生在短時間內背很多單字,但我會盡力幫孩子解決背的困擾,讓他們背得快又輕鬆。好比教chalk(粉筆)這個字,我是這樣教的。


小學生都會talk(說話),所以我會教:chalktalk後面都是-alk。我在教你們英文啊,除了說話講課要talk,我還要寫黑板,所以我要「去(ch)」拿粉筆寫黑板。不是用粉筆戳眼珠,也不是把它吞下去,或拿來塗口紅喔(到這裡,小朋友都會笑成一團),我就順勢說,所以talkchalk一起記喔!


再來,stalk(跟蹤)雖是高中單字,但也難不倒小學生。我會接著說:粉絲跟蹤偶像,就是為了想要stop(攔下)他,跟他talk(說話)。小朋友都會stop這個字,要他先想s,再想talk,他一定背得起來stalk。這就是用心設計過的教學方法。「填鴨」是什麼都不給你,叫你死背,那孩子一定很辛苦。想讓孩子有效率且興致盎然的背單字,是需要花心思設計的。所謂良藥苦口(Bitter pills may have blessed effects.),單字就好比那苦澀的藥,但用心的教學設計會把這些單字裹上一層糖衣。因為有趣,孩子自然背得下去。


再舉一例:小朋友大都會simple(簡單的)這個字,我都會同時教dimple(酒窩)和 pimple(青春痘)。這兩個字很容易混淆喔,但dimple的「d」,可以聯想down,因為酒窩是凹下去的。pimple是青春痘,就記「p」,因為青春痘一擠就會有東西「噴(p)」出來啊。我故意搞笑,把記的方法俏皮化,加深學生的印象,他們就很容易記起來。


我的新書《100個一定要會的英文部首》就是包好糖衣的教學,雖不至於到搞笑,但也用我一貫活潑有趣的口吻錄製了近10小時的MP3。衷心希望讀者能藉由理解(Understand)知識的樂趣,佐以適當的練習(Practice),有效快速背單字哦。


日文的「學習」是「勉強」兩個字,就表示讀者有勉強、辛苦的時候。給孩子適度的栽培與訓練,是在幫助他們得到一輩子的幸福(lifelong happiness)。就像小威雖被勉強犧牲掉一個暑假,一開始也許覺得委屈,但透過努力,他明白自己「做得到」,也找回他的自信與學習動力。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An idle youth, a needy age.),提醒我們的是:孩子有一天會長大,不會永遠停留在十歲。父母要想得更遠,引導孩子把握學習的黃金時光,讓孩子在二十幾歲時,也會是快樂的成年人。


 

小白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講義雜誌》2011年3月號     文/ 川澄祐勝   譯/ 陳嫺若

「疼愛孩子就放他遠行」意味著讓孩子從旅途上的辛勞,真正體會世間的嚴苛。也表示,如果真的疼愛孩子,就必須讓他有辛苦的體驗。

日本有句成語,叫「慈父悲母」。「慈」有喜悅,「悲」有難過的意思,是個與父母有關的詞彙。

也有句話叫「大慈大悲」。「大慈」就是給與別人快樂,而「大悲」則是拔除他人的痛苦。一般我們稱的觀音菩薩,最完整的名稱為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因為觀音大士就是以大慈和大悲來解救眾人於苦難中的菩薩。

說到「慈」這個字,大多數人都會想到溫柔疼愛的印象。其實真正的慈也包含了嚴格。不能只是盲目地疼愛,督促孩子未來成為規矩大人的嚴格,才是真正的「慈」。

格言有云:「獅推子入谷。」相傳獅子生下小獅後的第三天,會將孩子推進千丈深谷,唯有自己爬上來的小獅,牠才會將之撫育長大。顧名思義,小獅必須經過嚴格的教養才能生存下去,所以獅子以這項嚴苛的考驗,留下夠堅強的小獅。現實中,我想獅子不可能故意把幼子推落山谷,但是從動物節目中可以知道,動物們教育孩子時是非常嚴格的。

另有一句話說:「疼愛孩子就放他遠行。」意味著讓孩子從旅途上的辛勞,真正體會世間的嚴苛。這也表示,如果真的疼愛孩子,就必須讓他有辛苦的體驗。

讓孩子學習吃苦,乃是十分重要的經驗,這是古今中外、不論人或動物都不變的真理。

以人而言,首先我們是否應該多重視和鄰居的相處呢?因為與自己最接近的鄰居是通向社會的入口,孩子可以從那裏發現和自己家中的不同之處。思考方式和價值觀有差異,自然容易產生摩擦。俗話說:「我家的常識,鄰家覺得沒常識。」人總覺得自己才是對的,也經常認為自己沒錯,錯的都是別人。

象棋大師米長邦雄善以機智的發言而聞名。米長曾在孩子受傷回家時,對他說「你要『怪自己』」(譯注:日文的受傷用漢字寫成『怪我』,正好取其同字之意)。的確,見「怪我」二字即恍然大悟。

米長擔任東京都教育委員的時候,就曾以這句話,告誡想把孩子受傷怪罪別人的家長。他一定是希望家長不要怪罪孩子的朋友,而應該反過來思索自己是否有錯。

整個社會是由許多不同意見的人組成。如果老拿「他還小,不忍心責備」當藉口,以後就很難挽回了。
古人說「打鐵要趁熱」、「由小看大」,真可以說是至理名言。

這個真理恆久不變,為了讓孩子長大在社會上不致挫折辛苦,家長應該本著「慈父悲母」的大慈大悲之心,嚴厲地叱責孩子,才算是盡到父母的義務。


 

小白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老憑運氣 二老自己找 
60歲的老伴去世後,



他決定回到老家台灣度晚年,


我覺得納悶,


他的3個兒子分別住香港、加拿大及美國,


怎麼不選擇這些地方,

讓兒子方便照顧?
他回答:(以下是他的故事) 


兒子長大,有他們的人生,選擇在那幾個國家居住,我還是得一個人住,那還不如回台灣,有熟識的親戚同學可以聊天。6年前,我找了住加拿大的兒子吃飯,告訴兒子我想回台灣,兒子問:『那麼你在蒙特婁的房子給我好不好?』我回答『再想想』。從那時起到現在,這兒子一通電話也沒有,


所以人要想開,伴侶、孩子都不能強求,人只要清楚自己要過什麼樣的日子就好,不要一輩子辛苦,就為了留房子、金錢給孩子,你看我最多的就是錢,但是,家人不相往來

一段孤獨心涼的遭遇,並沒有打敗他的活力,他回台後在教會當志工,教小朋友念書寫字,他笑著告訴我:「我在教會裡,有一堆孩子叫我爺爺,不是也蠻好的嗎!我有兒子,就像沒兒子一樣,沒給他們機票錢,他們也懶得回來看我。



我還要告訴你:人有三老 
一、是老伴.....這完全憑運氣,若老伴不好相處,也是煩惱 
(補述:相知相惜的好友,也是老伴之一 

二、是老友....但即便是老友,萬一意見鬧僵,幾十年的友誼也沒有了。 (補述:廣結善緣,彼此介紹新朋友,投緣的新朋友,真情令人感動

三、是可以自己掌握的老,就是老本.....身邊有夠用的錢,把自己的身體顧好,不用靠別人,才活得自在。(補述:年輕要儲蓄


二老自己找,可自己掌握: 
.老趣....培養興趣,如:打牌、彈奏樂器、唱歌、園藝.各種運動.書法.繪畫.攝影、學習新技藝、宗教信仰之支持.......都可以結交朋友,讓老年生活多采多姿,不要枯守電視 

.老健.......運動之外,增強養生知識,並且實踐,讓身體免於疾病之威脅,以提昇生活品質&生命的尊嚴。

小白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由時報 家庭親子 親子同樂會  / 衣瑪

這個過年,兩個畫面讓我記憶猶新。

場景.1

小年夜那天,臨時想到有張百貨超市折價券到期,剛好需要補年夜飯的醬料,趕緊往百貨公司去,上樓蓋停車券,恰巧經過玩具專櫃,只見一位媽媽拿著購物小提籃,向前遞給小男孩說:「好!你選10台車..

我被這句話震住了,心裡的OS.是「10台車耶,這位媽媽,你胃口真大啊。」

這個玩具小車專櫃,是兒子的最愛,儘管每次我看到張貼著「購買×台,特價×元」,我還是不為所動,堅持一次只能買一台,而且也不見得每次都買,有時只是跟兒子來看看補了什麼新貨,有沒有新的小車推出。

那位媽媽10台車1千元有找,的確不是什大數目,而我在旁觀察,小男孩似乎也沒有這大胃口,他依著展示台,慢慢欣賞著,只見旁邊的媽媽與爸爸,用著成人的意識幫孩子決定著:「FordHummer」,一邊念著一邊把小車放進提籃裡,我沒有時間多做停留,心裡想著,這年代該教育的似乎是過於忙碌的大人。

場景.2

去好友家拜年,客廳正中央擺著一組小女生愛玩的扮家家酒,5個小孩繞著這組玩具,玩得不亦樂乎,玩著玩著,好友突然蹦出一句話:「這組家家酒5千多元,婆婆買的。」

在場3位媽媽全部「啊!」了一聲,表情一致是下巴快掉下來。

好友先說:「玩具超過1千元,我就要考慮了,大方的婆婆這樣買玩具,晚輩我想說什麼又不好說什麼……
另一位好友也說:「5千元的玩具,太離譜了啦。」

我想起同樣也有長輩恩寵困擾的另一位媽媽,每週末回婆家,就是公婆疼孫日,一盒一盒的玩具買,數次暗示婆婆,玩具夠多了,不需要了,雖是略有改善,但程度不大。

我們的小孩,真的好幸福,出生在一個不虞匱乏的年代,而這年代,也許大人們少買一點、少給一點,孩子們才能真正體會「擁有」的幸福。


 

小白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杯清水 一碟辣椒


 


一個南方姑娘和一個北方大漢成了家,


姑娘的口味清淡,大漢無辣不歡,


姑娘常去父母家蹭飯吃。


 


一天,姑娘的父親做菜鹹了些,


母親一聲不響拿來一杯水,


夾了一筷子菜,


將菜在清水裏涮一下後再入口。


忽然,姑娘從母親


細微的動作裏領悟到了什麼。


 


第二天,姑娘在家裏做了丈夫愛吃的菜。


當然,每一個菜裏都放辣椒。


只是她的面前,多了一杯清水。


大漢看著她津津有味地吃著清水裏涮過的菜,


眼睛裏有微微的濕潤。


 


之後,大漢也急著做菜,


但是菜裏面已找不到辣椒,


只是他的面前多了一碟辣椒蒜蓉,


菜在辣椒蒜蓉裏蘸一下,


每一口,他都吃得心滿意足。


 


為了愛,也為自己,


他們一個堅守著一碟辣椒蒜蓉,


一個堅守著一杯清水。


他們更懂得怎麼堅守一份


天長地久、細水長流的愛


 


 

小白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零體罰時代」,校園的管教挑戰的確艱鉅,其中制度面的改革、社會文化的遽變, 都不是 老師個人能著力的,所幸近年來許多體制內外的老師和民間團體,以高度的教育愛,透過重新定位老師的角色,發展新時代的管教策略和方法,的確掙脫了打罵教育的綑綁,走出一片新天地。 

不能打也不能罵之後,老師到底該如何管教和輔導頑皮難纏的孩子?是每位老師的高度挑戰。

「零體罰時代」,校園的管教挑戰的確艱鉅,其中制度面的改革、社會文化的遽變, 都不是 老師個人能著力的,所幸近年來許多體制內外的老師和民間團體,以高度的教育愛,透過重新定位老師的角色,發展新時代的管教策略和方法,的確掙脫了打罵教育的綑綁,走出一片新天地。

從北到南,台灣校園內的管教實驗已如火如荼展開:

宜蘭有一群中小學老師,透過溝通、諮商專 家陳怡安 教授倡導的「意識會談法」,長期以讀書會方式操練「有效對話」,先改變自己,並和觀念投契的老師互相支持,再應用這套「心法」和學生互動,目前有多位老師都在自己學校播撒「生命對話」的種子。

台中市「21世紀教育協會」是理念倡議的團體,從早期推動零體罰、「愛的校園」系列活動,到「親師生三贏」系列講座,引起廣泛迴響, 許多 老師、家長重新反思教育,也付諸改變的行動。

還有一位專職媽媽李志彬,決心擺脫自己「情緒無法控制、打罵完小孩又痛苦不已」的循環,尋遍各種心理諮商、教育方法,經多年摸索、實驗,終於脫胎換骨。她綜合各家精華和自己親身體會,編撰成一套《不打不罵怎麼辦?》教材,長年在坊間開課推廣, 許多 老師學了這套溝通方法後「從此不曾打過小孩」。

其他還包括北市開平餐飲學校校長夏惠汶在學校內推動的「老師心念轉變課程」、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的「愛你一輩子守護團」等等,綜合各家觀念、作法,可歸納出幾個共同原則:

管教守則.1:先處理情緒

「當我們在打罵孩子時是否想過,我是真的在幫助孩子,還是只是在發洩『孩子為什麼不聽我的話』的憤怒和挫折?」李志彬表示,如果自己的發洩大於對孩子的實質幫助,就應該要自我探討、面對自己的潛意識。

「情緒管理不佳的人,其實非常不適合當老師。」教小學30 年、目前退休轉往大學兼課的張麗華認為,老師是一種很獨特的工作,學生如一張白紙,老師每天與他們朝夕相處,影響力和殺傷力不可小看,老師情緒失控的一個動作或一句話,都可能影響學生一輩子。台北市長郝龍斌在「9巴掌事件」後受訪表示,他小學音樂課曾在唱〈西風的話〉後,不明就裡地被老師連甩6個巴掌,讓他幾十年來視唱歌為畏途。

除了老師要管好自己的情緒,當察覺學生有情緒時,也得先釋放孩子的情緒,孩子才可能理性思考、調整觀念。

李志彬在指出,當孩子有情緒時,父母或師長若用責備、教訓、威脅,甚至批判、侮辱方式教小孩,長期下來導致孩子叛逆、頂嘴或畏縮沒自信;而用建議、稱讚或說大道理的方式,孩子不見得聽的進去,或者知道卻做不到。就算孩子採納大人的意見,無形中卻剝奪了孩子自我思考的機會。

她主張,「傾聽」是最好的釋放情緒策略。

午休時間,輔導室中聚集了各班級過動、情緒障礙等症狀的孩子,外聘老師正在進行諮商輔導,老師以《國王的新衣》的故事帶領孩子討論表達意見的方法。

「懂得傾聽,孩子自然願意把心中的話告訴你,孩子覺得被了解、接納,情緒會藉著『說』而釋放,父母師長繼續做聆聽的回應,更深層的情緒會被釋放出來。」李志彬說,在聆聽、回應的過程中,大人完全沒有出意見,孩子的情緒走了,理性恢復,最後自己會想出辦法來解決問題。

管教守則.2:對話、分享取代說教

情緒管理好、避免師生間擦槍走火,這固然是管教成功的第一步,但教育的目的畢竟在於「將學生帶入正軌」,若缺乏有效的輔導管教策略,仍是徒勞無功。

2010
年剛退休的宜蘭竹 林國小 老師宋慧慈表示,最好的輔導管教應是「用好的提問來啟動學生動腦思考」,這比一味訓斥、直接灌答案更重要。無奈目前 許多 老師對頂撞、說謊、打架等偏差行為的處理模式,還停留在「糾正」、「制止」,若覺得難以招架或需要暫時「隔離」送到訓導處時,通常也是罰站或訓斥一頓而已,孩子還是學不到什麼。

她以導正孩子說話「白目」的習慣為例,老師光責備不會發生作用;她會藉著童話《國王的新衣》的討論和孩子對話,引導孩子去想:如果看到自己不喜歡的事,想「吐槽」又不希望傷害別人或被處罰的話,應該怎麼說?進而引發孩子思考:怎樣說「對事情有幫助的話」、「可以解決問題的話」,什麼是「風涼話」,什麼又是「放馬後砲的話」,還會以戲劇、遊戲等方式,把新的觀念內化到生活中。

一旦「打孩子」的方便法門被堵死,有心的老師自然會另闢蹊徑,各種方法也將應運而生。例如有些老師就以分享生活經驗、價值觀來取代過去的「說教」管教法。

管教守則.3:把孩子的需要放在自己的需要之前

以管教嚴格出名的台北市私立延平中學「數學名師」俞明村,幾年前為了處理自己和兒子間的衝突,參加全國家長聯盟「愛你一輩子」課程,才恍然大悟什麼是教育,開始看到兒子的優點,不再因成績不好而揮棍打兒子。連帶地,他對學生的態度也從以往的強勢管理變成亦師亦友,他經常和學生分享自己的「人生以幸福為目的」哲學,教導學生有效的讀書方法、追女朋友的秘訣,對數學考15分的同學,則放下數學老師的本位思考,反倒鼓勵他朝喜歡的歷史科精進。

上課規則若由孩子自訂和簽名同意,更能培養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管教守則.4:親師同一陣線

多位老師都表示,孩子的偏差行為往往反映出他們在家庭得不到愛、了解、肯定的空虛和不滿,老師若能補足這一塊,孩子知道還是有人關心、肯定他,就會卸下心防,其他問題就好處理了。

李志彬則建議,老師若無法付出太多時間,可以邀請一些具輔導技巧的愛心媽媽,每週一次來聆聽孩子心聲,通常不用一學期,就會發現孩子的轉變,而且是從內心轉變,比打罵教育的口服心不服事半功倍多了!

回到教育本質

「其實校園的體罰或管教失能問題只是表象,根結在於我們一直忽視教育的真正意義,」21世紀教育協會理事長倪顯光點出問題核心,若是老師都能體會到,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教育的目的絕不只是課業升學、常規訓練,而是要幫助孩子把他的潛能充分發揮出來,有能力解決問題、面對未來,則所謂管教衝突其實是放錯了重心。

「而在變化快速的21世紀,孩子的核心關鍵能力是什麼?」她問,10~20年後學生長大,將投入目前還不存在的新工作、使用根本還沒發明的科技、面對目前無從逆料的世局變化,他們是否擁有積極心態並具備「主動學習」的能力?是否已培養「應用創造」、「溝通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都是遠遠超過管教的範疇。

「管教」只是「教育」的入門第一關,有的老師在門外徘徊、迴避,有的老師跨不過門檻而重摔一跤,有的老師卻善用方法輕巧越過、終而登入教育的殿堂。勇於挑戰自我的老師們,盍興乎來!


《台灣光華雜誌》20111月號  / 李珊


 

小白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時候我們借住大舅家,一家四口睡在薄木板隔出的大通鋪,浴廁、廚房、家具說是共用,但寄人籬下凡事只能退一步、等空檔,日子可說過得瑟縮窘迫。父親沒念什麼書,做工維生,婚後沒地方住,大舅可憐母親這么妹歹命,挪出家裡一個角落給我們遮風避雨。

父親長年理著平頭,黝黑矮壯,頸後堆積一圈圈贅皮,手指腳底覆蓋厚繭,經常得讓母親用刮鬍刀片削掉死皮;他總是穿著汗衫、灰藍短褲與白膠鞋,騎一輛引擎聲讀讀有如放屁的老式腳排機車;挨近他,永遠可以聞到一股酸腐的汗臭──「赤牛味」,母親都這麼形容。

或許就為了早日擁有自己的家園,父親真的像牛一樣日夜做粗活,連假日都不休息。白天他去有錢人家的花園洋房裡,幫忙挖魚池堆假山種花種草,晚上則到貨運公司當捆工。早上他出門,我和弟弟還沒醒來,半夜進門我們又睡了,只有傍晚回來沖澡吃飯,再匆匆離去前的半個小時之間看得見父親的身影。

半夜一、兩點,大家都睡了,此時父親下班回來,固定在樓下飯廳填飽肚子再睡覺。他拖動板凳,挪移碗盤,輕輕的碰撞聲在靜謐的夜裡顯得響亮,穿透通鋪單薄的木板隔間將我喚醒,我揉揉痠澀的雙眼,藉著門縫滲進的白光,知道母親與弟弟依舊熟睡,便一個人翻下床,走下樓坐在底層階梯,邊打呵欠邊看著父親吃消夜。

「睡不著啊?」父親含著滿口的飯菜轉頭問我,大概看我睡眼惺忪不像失眠,隨即補了一句:「肚子餓了?過來吃吧。」

桌上的飯菜是晚餐剩下的,早已涼掉,炒空心菜枝葉泛黑,略帶苦澀,父親最愛的乾煎鯽魚只剩殘敗的屍首,隱約飄來一股冷腥味,我端了一大碗冷飯,用勺子撥開滷豬肉湯表層冷凝的白垢,舀起湯汁淋在飯上,然後學父親單腳蹺上凳面,操起筷子呼嚕嚕大口扒下肚。

硬冷的飯粒通過食道有一股粗礪感,所有食物的滋味幾個小時前才留在口舌表面,然而我捨不得停下筷子,吃得好滿足。吃完打個飽嗝,跟著父親咧嘴歪頭,用小指甲剔出牙縫的肉屑,彈得老遠,父親看了不禁拍拍我的頭,笑了起來。

父親的辛勞我了然於心,但不知何故,在人前我卻想藏起父親。

我從小功課頂尖,儀容端莊,同學們都以為我來自什麼書香世家,父母如非教授也是醫生,我也不透露真相,喜歡那份風光的感受。

小學作文課寫「我的父親」,我會把父親的職業美化成「庭園設計」,還撒點小謊,說他閒暇時喜歡泡杯茶,翻翻那種印刷精美的裝潢書籍。其實父親連報紙都很少看,還有吃檳榔的習慣,滿嘴黑牙。老師要做例行家庭訪問的時候,我總推說父母很忙沒時間,怕被知道我住破房子,爸爸是做工的。

小四那年,有天我忘了帶便當上學,中午吃飯時間肚子餓得咕咕叫,巴望著誰會幫我送飯來,母親或者大舅都好。我在教室門口引頸等待,遠遠看到有人從校門口進來,那人穿著汗衫短褲,兩條短腿快速來回移動,模樣有些滑稽,他東彎西拐似乎不熟悉方位,腳踢到地上的坑洞,一個踉蹌差點跌倒。

我再仔細一看,原來是父親。他趁著做工空檔送飯過來,我趕緊跑了出去,在教室外頭攔下他,也不等他喘口氣擦擦汗,就伸手奪下便當袋,要他趕快離去。

那天傍晚吃飯的時候,父親跟往常一樣低頭猛扒飯,趕著要上夜班,我當著他的面向母親抱怨:「媽,叫阿爸以後不要穿那樣去學校啦!」

父親聽了也不生氣,只抬頭淡淡對我說了一句:「你以後到台北念書,我們最好都不要去看你了。」他那失望的神情,我一輩子都忘不了。幾天後大舅知道了這件事,狠狠訓了我一頓:「么壽死囝仔!你阿爸做苦工給你念書,你還嫌他丟臉!」

後來我考上了醫學院,真的要到台北念書了,父親卻已不在人世。

那時父親已經買了自己的房子,搬離大舅家,但為了還房貸他依舊日夜工作,檳榔不離口,我高二那年,他得了口腔癌。開完刀出了手術房,看到他黝黑的面頰被剜掉一大塊,用死白的腿肉補上,周圍咬著突兀的黑線頭,我忍不住伸手撫摸自己的臉皮,一陣陣異物感讓我直打寒顫。

養病的那些時日,他總算可以跟我們慢慢吃晚餐,多聊聊了,但原本木訥的他卻愈發沉默,整個人的魂魄好像被吸入黑洞,不吭一聲。

幾個月後他在家過世了,那天是周日,我正在麵店裡端盤子打工,沒趕上他斷氣那一刻,一回到家大舅要我跪爬進門,到他靈前叩謝養育之恩。我翻開白帳帷,看見破敗的面容與皺癟的軀體,想起他一生操勞,臨終還要這麼受苦,不禁潸然。

醫學院畢業當住院醫師那幾年,白天看診晚上還要值班,身心緊繃壓力極大,好幾次我幾乎撐不下去了,但只要想到父親生前日夜勞動的辛苦,就覺得自己的疲累算不了什麼。

幫父親撿骨的事因為家裡沒錢一直擱著,等到我工作幾年有了積蓄才著手。掩埋十幾年,廉價的棺木又阻擋不了濕氣,父親的骨骸酥脆斷裂有如一根根枯枝,送進焚化爐之前排列地上,拼不成人形,熟讀解剖學的我忍不住跪了下來...

我用顫抖的雙手撫摸他的全身,從長繭的腳後跟、挑沙扛貨練就的粗壯臂膀,一直到吃檳榔的肥大腮幫子,淚水隨之撲簌不斷落下...

婚後,妻總笑我吃飯狼吞虎嚥,根本不像醫生...

我語帶自豪地說:父親既是做工的,工人的小孩吃飯就該這樣囉!


評審:
作者是醫生,爸爸是做工人,對話口吻描寫佳;撿骨時沿著解剖學脈絡仔細撫摸父親全身,場面十分動人。──廖玉蕙
子不嫌父醜,本文寫出了父親的生命形象。──陳義芝

聯合報2010第五屆懷恩文學獎 社會組三獎  / 沈政男


 

小白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農曆新年期間的禁忌




除夕
絕對不要把家中的燈全部關掉。許多中國人會等到午夜時才熄燈,因為光亮代表未來充滿希望,而家中黑漆漆一片則象徴前途黯淡無光。




初一
在這一天洗頭髮將會招來惡運,因為你可能會把自己的好運給洗掉。在初一時也禁止使用刀子或剪刀,因為它們可能會把你的好運給「切」掉或「剪」掉。穿著全黑或全白的服飾去拜訪親友會被認為是在觸人霉頭,因為黑色和白色是喪服的顏色。出於對他人的尊重,家中剛有親人過世的中國人不應在初一時前去拜訪自己的親友。




初二
中國人有一項重大禁忌,就是絕對不要在農曆新年的前兩天掃地。無視於這項習俗的人將會「掃」走自己的所有好運。這是一項絕對不能觸犯的習俗,因此中國人會將所有掃把、刷子、雞毛撢和畚箕全都藏在看不到的地方!




初三
在大年初三開張做生意是一種不吉利的作法。這麼做的人將會為自己的生意招來惡運。




初四
在農曆新年的頭幾天拜訪自己的親友是一項十分悠久的傳統,但還是有一些禁忌是必須加以留意的。在臥室裡接待客人被視為是一種會招來惡運的行為,因此所有客人都只能待在客廳。




初五
中國老一輩的人認為,在這一天拜訪親友乃是不智之舉,因為人們很容易會因為他們在過去幾天內吃下的大量油炸食物而發脾氣。在這一天拜訪親友將會同時為雙方帶來惡運。




初六
每個中國人都知道,在農曆新年期間的任何一天都絕對禁止爭吵、詛咒或責罵他人。此外,哭泣、嘆息以及提到任何與死亡有關的事情同屬新年期間的禁忌行為。因此,小孩子就算是在這段期間做錯了事,也不會遭到責打。中國人認為這些負面的行為將會為自己新的一年招來惡運。




初七
拜訪親友時,送對方橘子等禮物將會受到對方的歡迎。然而,某些禮物卻會觸犯禁忌。必須避免的禮物包括鐘錶 (代表你正在為收到禮物的人提前「送終」)、梨子或扇子 (讀音與「離」及「散」相同,因此可能會為你與收禮者之間的關係招來惡運)、剪刀或刀子 (象徵關係的斷絕),以及手帕和雨傘 (因為這些是舉辦喪禮時所使用的物品)。




初八
在為期 15 天的農曆新年期間打破碗盤也被認為是一項惡兆,但如果真的不小心發生了,你可以立刻喊出「落地開花」(象徵富饒多產) 來驅逐惡運。




初九
中國人會在這一天祭祀玉皇大帝。另外,和初一時一樣,許多中國人也會在這一天吃素。




初十
在農曆新年期間還有另一項十分常見的禁忌,就是絕對不要借錢給別人或是向他人借錢,否則同樣的事情將會持續一整年。




初十一
初十及初十二是款待朋友及同事的日子。富禮好客的中國人總是會記得要在自己開動前,先將桌上的食物分給客人。然而,將雞翅挾給自己的同事或員工吃卻是一項禁忌,因為老闆常會透過雞翅來暗示不幸的員工可以捲舖蓋走路了。




初十五
初十五是中國的情人節。單身女子在這一天必須特別注重自己的穿著打扮。披頭散髮、衣衫不整都是哀傷的象徵,代表她可能會一輩子嫁不出去。



小白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an 21 Fri 2011 14:39
  • 盡孝






我上床的時候是晚上11點,窗戶外面下著小雪。



我縮到被子裏面,拿起鬧鐘,發現鬧鐘停了。我忘了買電池了。 天這麼冷,我不願意再起來。 



我打了個長途電話: "媽,我鬧鐘沒電池了,明天一早還要去公司開會,你六點的時候給我個電話叫我起床吧。媽媽在那頭的聲音有點啞,可能已經睡了,她說:"好,乖。"



電話響的時候我在做一個美夢,外面的天黑黑的。  


媽媽在那邊說:"小桔你快起床,今天要開會的。"我看了一下手錶,才五點四十。 


我不耐煩地叫起來,"我不是叫你六點嗎?我還想多睡一會兒呢,都被你打亂了!"媽媽在那頭突然不說話了,我掛了電話。 


起來梳洗好,出門。 


天氣真冷啊,漫天的雪,天地間茫茫一片。公車月臺上我不停地跺著腳。 


周圍黑漆漆的,我旁邊卻站著兩個白髮蒼蒼的老人。 


我聽著老先生對老太太說:"你看你一晚都沒有睡好,早幾個小時就開始催我了,現在等這麼久。"


是啊,第一趟班車還要五分鐘才來呢。終於車來了,我上車。


開車的是一位很年輕的小夥子,他等我上車之後就轟轟地把車開走了。 


我說:"喂,司機,下面還有兩位老人呢,天氣這麼冷,人家等了很久,你怎麼不等他們上車就開車?"


那個小夥子很神氣地說:"沒關係的,那是我爸爸媽媽!今天是我第一天開公車,他們來看我的!"


我突然就哭了。


我看到爸爸發來的短訊:" 女兒,媽媽說,是她不好,她一直沒有睡好,很早就醒了,擔心你會遲到。"


我忽然想起一句猶太人諺語:



父親給兒子東西的時候,兒子笑了。



兒子給父親東西的時候,父親哭了。


 


看過的,記得做一個孝順的子女,這一輩子,欠的太多的,能讓你欠的,而且不求回報的也只有父母,不要抱怨媽的嘮叨, 多多體諒他們。


 

小白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課了。老教授面帶微笑,走進教室,對同學們說:
「我受一家機構委託,來做一項問卷調查,請同學們幫個忙。」

一聽這話,教室裏輕微的一陣議論:問卷?比上課有趣多了。
問卷表發下來,同學們一看,只有兩道題。

(1)他很愛她。她細細的瓜子臉,彎彎的娥眉,面色白皙,美麗動人。可是有一天,她不幸遇上了車禍,痊癒後,臉上留下幾道大大的醜陋疤痕。你覺得,他會一如既往地愛她嗎?
A、他一定會, B、他一定不會 , C、他可能會

(2)她很愛他。他是商界的精英,儒雅沉穩,敢打敢拼。忽然有一天,他破產了。你覺得,她還會像以前一樣愛他嗎?
A、她一定會, B、她一定不會, C、她可能會

一會兒,同學們就做好了。
問卷收上來,教授一統計,發現:

第一題有10%的同學選A,10%的同學選B,80%的同學選C。
第二題呢,30%的同學選了A,30%的同學選B,40% 的同學選C。

「看來,美女毀容比男人破產,更讓人不能容忍啊。」教授笑著..

「做這兩題時,潛意識裏,你們是不是把他和她當成了戀人關係?」教授再問..
「是啊。」同學們答得很整齊。

「可是,題目本身並沒有說他和她是戀人關係啊?」 教授似有深意地看著大家..
「現在,我們來假設一下,如果,第一題的『他』是『她』的父親,第二題中的『她』是『他』的母親。讓你把這兩道題重新做一遍,你還會堅持原來的選擇嗎?」

問卷再次發到同學們的手中,教室裏忽然變得非常寧靜,一張張年青的面龐變得凝重而深沉。

幾分鐘後,問卷收了上來,教授再一統計,兩道題,同學們都100%地選了A。

教授的語調深沉而動情:
「這個世界上,有一種愛,亙古綿長,無私無求;不因季節更替,不為名利浮沉,不須任何條件,這就是父母的愛!」


 

小白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彷彿可見一根根乾柴被推進祖厝的老灶,磚石堆砌的灶口透出青紅焰火,而灶上的鍋子早已備水以待,準備以一池溫燙來與包仔粿廝磨。蓋上蒸籠,竹葉間的山林遂被逼迫出來,林野在露水中浸潤,自葉脈間透出鮮新,那鮮新沁入粿身裡頭,片刻,已將竹林的草莽賁張,隨風,驅進總是等候在側的鼻腔...


「又沒人要吃,今年不必做了!想吃,我去買來便是。」母親如是說。
恍惚間,我看見阿嬤的眼神黯淡下來,像老街裡的一盞街燈,有一種繾綣的委屈纏綿不去,卻又不想執起語言干戈,只好溫柔喃喃:「遠仔喜歡吃,每次他都吃很多。」
有一段時間,我以為這是一種量身訂做的盛典。
直到年紀越大,越發現阿嬤對於勞作的堅持並不單純。以包仔粿來說,那原是農村慶祝豐年的儀式,自阿嬤十六歲嫁作人婦開始,歲歲年年,包仔粿都是年節桌上的一道餐點。是以,炊粿象徵著對豐年的感恩;而吃粿則象徵著通過儀式,通過一種恆久不變的習俗。所以「沒有炊粿哪裡像是過年?」阿嬤說。
因此,早早地洗好蒸籠,備妥竹葉與草繩,自顧自地揉起粿糰。
阿嬤透過一雙枯枝般的手所推揉的,原是一種對於遠逝生活狀態的溫習;一種對於萎謝生命常態的抵抗。
於是,堅持在葉脈下包裹起鮮朗紅潤的粿身,那是阿嬤最自豪的手藝。

透過反覆運作的雙手,阿嬤其實是在奮力吶喊:我的生命其實並未荒蕪、尚可耕作。
可惜,父執輩們從未發現,他們只當作老人頑固,便冷嘲熱諷地笑謔起那一籠阿嬤細心製作的包仔粿。
但阿嬤又何嘗不知,取一張已然乾涸的青翠,沒人了解的心情,遂把它像包仔粿一樣,在歷史的葉脈中包裹起來...一如往常。


阿嬤所言不虛,我一直都是包仔粿的忠實支持者。
包仔粿的口味有兩種,草繩結成十字的是甜,必須將紅豆與花豆混煮,直至糜爛,方可納入攤張開來的粿糰之中;而草繩結成一字的是鹹,那是菜脯與花生米的結合,加上酸菜,典型的農村口味便在此中馥郁。每每將葉脈上的十字解開,輕輕地咬破粿身,那甜膩的餡料遂綿密地竄出,像愛情伊始,思念的滋味細密不絕,既沾黏卻又甜蜜。
但甜者易膩,倒也像是歷久後的愛情。相形之下,那繫縛在一字繩結下的滋味便十足地耐嚼了,在粗礪的口感中透著酸菜的鹹澀,不也像是祖上辛勞一生的寫照?所以我認為那餡料勢必大鹹,一如那些江河歲月,反而粿身的質感必須平淡而且扎實,正好輝映著父祖輩們的生命態度:嚴謹而且踏實。
因此,每當長輩們因為反對阿嬤勞碌,而一副興致缺缺的樣子時,只有我圓睜著雙眼,不時巡視那炊粿的蒸籠,等待糯米製成的粿身熟透,才好縱肆地大吃一場。
儘管說是縱肆,也不過就是五、六個包仔粿下肚,當然不足以說服父執輩們接受阿嬤年年製粿的辛勞。但是,即使年年勸阻的聲音此起彼落,阿嬤仍然能夠如期地將包仔粿呈上桌面,彷彿,那是我們的一種約定。


直到阿公過世,阿嬤才收起炊粿的蒸籠。
那年過年,祖厝簷下,阿嬤握著阿公的手,一雙看盡時代動盪的眼神燦亮起來。只聽見許多往事開始飄飛,關於一個八口之家的細碎,那些回憶盪成細細輕煙,就像往年打開包仔粿的瞬間,一縷清香在空氣裡攀竄,那是歷史厚實的簿記,被阿嬤蒸騰出來,只見阿嬤每敘述完一個段落,便緩緩抬頭,試圖自阿公眼中接軌一段記憶,沒想到阿公的表情很固定,只是茫然地望向遠方,彷彿失去了座標與焦距一般。
就像鬆開的草繩復被結起,那心情的涼薄,想來只有阿嬤自己能夠體會。因此別過頭去,拭去垂泊於眼角的淚水,淚裡的呢喃卻應如是:「別留下我一個人呵!親愛的夫婿。」
但死生如何能與天商量?
阿公走後的某個晚上,年節將至,我忽然想念起吃包仔粿的那些日子,便逕自向妻子提起往昔年節,阿嬤如何製作包仔粿的過程。
沒想到歷來頗得阿嬤疼愛的妻子竟立時拿起電話,向話筒另一端的阿嬤說:「今年過年,教我做包仔粿,好嗎?」


於是錨定一個日子,與阿嬤約定好做包仔粿。
揉好粿糰,阿嬤訴說起擀粿皮的法門。她說:「粿要好吃,粿皮必須勻稱,若厚薄相距過大,則風味差矣。譬如人生,倘若厚此薄彼,不免為人詬病。」說完,輕輕地舀起一匙餡料對著妻子說:「料多未必就味美,必須審度粿皮大小,衡量餡料多寡,最怕是皮薄餡多,以至於皮破餡漏,終是貪得無饜之粿。」
只見妻子不時點頭,在擀粿入餡間不斷思索製粿的訣竅,偶然停頓,遂會心一笑。
我想,該是她也聽出了阿嬤言談中的弦外之音,僅僅只是一個包仔粿的製程,竟時時充滿了人生哲理。
直到攤開洗淨的葉面,阿嬤的動作這才遲慢下來。
在彷彿棲止的時間裡,只聽見她兀自喃喃:「以前你們阿公最愛吃包仔粿了!他一生勞碌,沒過過什麼好日子,卻也不曾虧待過我…」
語畢,她轉頭望向妻子:「遠仔跟他阿公很像,也喜歡吃粿,所以妳要好好學,以後換妳做給他吃。」
忽然間,感覺有些什麼洶洶而來。

也許一直以來,阿嬤的包仔粿就與年節無關;也許對阿嬤而言,阿公過世後,包仔粿的某些滋味就從此被包裹在記憶深處某一片蒼老的葉脈裡頭,只有夜闌人靜,才輕輕地攤張開來,看見歲月裡那癡執的戀慕,就如同包仔粿鮮紅赤豔的粿身那樣...溢滿著思念的滋味...

評審:
本文寫出了許多台灣家族長輩的形象,堅持做粿的心情就像是「我的母親的心情」,讀來有共鳴。──廖玉蕙
包仔粿有甜有鹹,作者將甜的比為愛情,鹹的耐嚼的滋味像是祖上一生辛勞的寫照,領會細膩。──陳義芝
阿嬤做包仔粿的手藝傳給了孫媳婦,有薪傳的意義。──張曉風

聯合報2010第五屆懷恩文學獎 社會組首獎   文/ 高知遠


 


 

小白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的孩子一般沒有什麼機會玩,我個人覺得這樣的現象很令人擔心。

我在陽明大學醫學院任教,我們有些孩子還沒有準備好,就已經要去當醫師了。
他可能有很豐富的醫學知識,可是還未必能面對,診療過程中必須面對的心理壓力、道德壓力與生命課題。

有一些記者問我,為什麼我覺得我先生的抗壓性很強,我想主要是因為他是在鄉下長大的,我們在美國結婚五年後,我才去他家,去的時候發現,鄉下長大的孩子童年快樂很多。

他曾經告訴我,他們常去溪裡面游泳,老師三令五申告誡,他們依然不改,於是老師趁他們游泳時把衣服拿走,他們只好在溪水裡等到天黑,拿著芭蕉葉,遮住重點部位,跑回家去,而媽媽當然早已拿著棍子在門口等囉!

他拿到博士後,母親當選模範母親,他跟她說:「你怎麼能當模範母親?你在旗山鎮拿著棍子追著我跑,每個人都看見了!」
有快樂童年的孩子個性比較開朗,希望我們的教改,可以讓孩子成長得更快樂!

金絲雀如何學唱新歌

我的小孩八歲時回台灣,面對中西文化的異同,求學過程特別曲折。
起先念嘉義民雄國小,後來因為語言、體罰等因素,適應不良,轉到台北讀北師附小。
當時我在中正大學教書,由我母親照顧我的小孩。

我母親的教育觀念是舊式的:先做功課後玩耍。

小孩一回到家,趕快把功課做完,以便玩耍,我母親一看說:「咦!那麼快就做完了?去複習!」
小孩一聽,趕快去複習,正打算出去玩,我母親說:「複習完了,去預習!」

當時我母親常說:「現在三年級的功課怎麼那麼多呀?做到十點半還做不完!」
後來我才發現,原來我小孩是把功課攤開在桌上慢慢地做,我母親一離開,他就去玩,聽到腳步聲,他就趕快回到書桌前!

我發現這件事時,相當的擔心;由實驗知道,要改變一個壞習慣,需要花上十倍的力氣!
金絲雀學會唱一首歌後,若要牠再學新的,牠會乾脆讓神經細胞死掉,第二年再長新的。

於是我試著說服母親,讓小孩做功課前先玩,結果我母親回答:「業,精於勤,荒於嬉!」

她的六個女兒都讀北一女、台大,她堅持當新式教育還不知成效如何時,先用傳統教法!
還說我小孩晚回國,起步晚,必須要「追上去」,所以安排他每周補習三天,小孩叫苦連天!

從「身心症」到愛上學

國二上,我的小孩得了「身心症」。
早上七點鐘時,他的體溫開始上升,七點半時,燒到39度半;怕他做假,我家有很多溫度計,但是不管哪一支溫度計,量出來都是39度半,我只好打電話向老師請假。
請假後,到了八點半,他準時退燒。

到了上學時間,常常是我 先生抬頭,我抬腳,兩人合力把他拖上汽車,他一路上叫:「求求你不要叫我去上學!」
聽了心中真的很不忍,我們為什麼會讓孩子讀書讀到這樣的痛苦?

進入美國學校三個禮拜後,「身心症」不藥而癒。他變得很喜歡去上學。
他們老師早上七點鐘到學校,他想跟老師共進早餐,討論功課,所以早上不到七點,就挖我起床送他去上學,而我常是前一天做實驗做到半夜三更。

他對他的老師,那些肯幫他的老師,有說不出來的感恩和愛戴。

我從小學六年級開始集郵,特別珍藏了一些東南亞各國獨立時發行的紀念郵票。
小孩在學校上到有關國家獨立的課程時,向我借那些亞洲國家獨立紀念郵票,當作參考資料,帶去學校,結果被老師一誇獎,就把郵票送給老師了。

我說:「不行啊,那是媽媽的珍藏。」
孩子說:「可是我的老師更喜歡那些郵票!」

他的老師隔了四年沒有教他,去年在路上遇到,正值總統就職典禮前,孩子回來對我說:「老師說他從來沒有參加過就職典禮…」
我們只有一張貴賓卷,孩子竟然跟我說:「你不要去啦,讓我的老師去!」

我可以感覺到,老師只 要對孩子有一些用心和付出,孩子就會非常感激,令人非常感動。

教小孩,要從動機下手

我覺得,我們的課本編得太淺了,我們不能低估孩子的聰明智慧,以為以他這個年齡,只能了解某個程度。
皮亞傑有個實驗:五個彈珠排一排,有上下兩排,將第六顆彈珠加入下一排並將長度縮得比上一排小,問小孩哪一排彈珠比較多?

結果小孩會說較長的那排較多。
事實是:將彈珠換成巧克力後,實驗結果完全改觀,兩歲半的小孩都知道要拿下面這一排!

我們在小學二年級時,開始教整數概念,一個當老師的媽媽問小孩:「小於100的最大整數是多少?」
小孩目瞪口呆,不知道媽媽在講什麼...

眼看弟弟要挨揍,哥哥跑過來幫忙:「媽媽要給你一個紅包,裡面的錢不得超過100塊,你要多少?」
弟弟立刻說:「99!」

今天我們的教學不能與生活連在一起,小孩不知你在問什麼,這不代表他笨!

我先生以前要我兒子學中文,規定回到家裡不能講英文,要講中文。
於是我的小孩每天 回到家,一腳站在門口就用英文把當天學校發生的事情講一遍,講完,進到家,就不講話了。

他其實相當痛恨中文,可見體罰對一個孩子身心殘害之大,他到現在還不肯拿筷子,但是很會青蛙跳,可以跳完整個操場!
對於孩子,真的要了解他的心理,而且要有方式對待他。

我後來讓他願意看中文,完全是從金庸的《書劍恩仇錄》著手,武俠小說嘛!
講到最精采的地方,我就停下來說:「媽媽要去做實驗了。」

他拉著我問,後來呢,後來呢,我就叫他自己去看。
其實他並不能全看懂,自己用想像力填補了很多地方。

從了解到關懷到行動

我的小孩剛轉到美國學校時,上課第一天,老師發了14本英文書,說是這學期要唸的,有哈波李的《梅崗城的故事》、賽珍珠的《大地》、史坦貝克的《人鼠之間》等。
這些書都蠻深的,我們的大學生都不一定會讀,何況九年級(相當國二)的孩子?

我去問老師為什麼選這些書,老師說:「14歲的小孩,肌力已經足以傷人,如果心智上不夠成熟、缺乏同理心的話,很可能做出令自己後悔一輩子的事情!我們必須在他青春期剛開始時,讓他的思想跟上,藉著這些不同人種受到不同待遇的書,教會他們『同理心』是什麼。」

《梅崗城的故事》和《奴隸船》是描述美國南方黑人所受的不平等境遇。

我的小孩看完了這個故事,一直問我:黑人並沒有比較笨,為什麼會因為他的顏色就遭到歧視?
他們以前在學校裡叫黑人Negro,但看完這些書後,就不再那麼叫了。

《人鼠之間》拿過諾貝爾獎,主角是個智障的孩子。
當時發生了喜憨兒烘焙屋被人潑餿水的事件,同學們看了書後,主動下山去幫忙喜憨兒清洗。
「因了解產生關懷,因關懷產生行動」,我在我小孩身上印證了這一點!

「閱讀」是無可取代的

我們的學校應該多提供課外書,因為看得懂的孩子可以從中得到很多的知識,好像搭個鷹架,讓他自己走上去一樣。
現在流行的多媒體教學,其實是不能取代閱讀的。

我小孩11年級時,老師要他們看《戰爭與和平》,要交報告的!
但是書太厚,他去租錄影帶來看,看完寫報告交去,卻不知電影結局被導演改了。
老師發現後,罰他再看一本《飄》。

這次他乖乖地看書寫報告,但是我覺得《飄》改編的電影《亂世佳人》是經典作,很值得一看,就租來跟他一起看。
小孩看了一半,就看不下去,他說郝思嘉是16歲,怎麼可以由30歲的費雯麗演?

我說豈有此理,《戰爭與和平》的女主角是俄國人,奧黛麗赫本是美國人呢,你怎麼就看得下去呢?
他說:「因為我是先看電影再看書,不管書中怎麼樣描寫,都是出現奧黛麗赫本的形象呀!要是先看書,電影中出現的影像跟我的想像不合,我就看不下去了!」

所以,看書時是自己的想像力,電影是導演的想像力,別人的想像力會阻礙自己發揮想像力!
聽演講,如果你不了解背景知識,聽完後,所得有限;閱讀卻可以依照自己的速度,一再反覆。

從實驗結果可看出,閱讀在大腦的神經機制上,電流所顯示的深度是不同的,而且影響神經之間的連結密度,我們現在所界定的聰明才智便是指這密度而言。

電流是不會中斷的,例如路上看到小學同學,你不記得他的名字,但幾天後,你突然坐起來,想到了他的名字。
電流被激發之後一直走著,連結越密,創造力便越強。

有創造力才有未來

我們的未來,就在下一輩的創造力上,如果我們將腦力封鎖住、沒有創造力,我們的未來是沒有希望的。

北縣某國小有面擋土牆,上面有一到六年級的創作圖案,一年級的用個掌印壓下去,順著手指頭的方向畫出一隻漂亮的長尾雞,六年級用彩色的石頭排列成圈圈的幾何狀圖案。

我們的孩子,進學校時很有創意,被我們教了六年以後,就變成石頭,這就是一定要進行教改的原因。
我自己覺得,除了行為不要逾矩的最低下限外,教育者(包括父母、部長在內)要放手讓人全面自我發展,小孩才會有創造力!

生命不一定是直線,他可以是放射線、雙曲線或反折線,甚至可以是個圓...
只是需要你主動塑造,完成屬於你自己的圓。


文/ 洪蘭 陽明大學認知神經科學實驗室教授

小白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提起過去戀情時,老張忽然爆料:「你們都不知道她是一個什麼樣的女人!她只是愛我的錢,她騙我說要嫁給我,把我的現金和房子都拿走了,根本是個騙子!」
這些話傳進了老張的前女友素玲耳裡,素玲的無奈大過憤怒:「那麼久的事,我也不想辯白,我想他是記錯人了吧。」

素玲後來嫁給了一個窮小子,過好日子得靠自己。
過去的情人對她的指責,對證現實,不攻自破。

熱戀大方 分手涼薄

聽老張如此形容過去的她,她痛心的是,唉,當年還真是瞎了眼,為了這個男人,貢獻青春,甚至犧牲自己的事業,只求當他的賢內助。

無可諱言,老張熱戀她時,對她十分大方,要求她「主內」,不要出去工作,什麼都肯給,同居幾年,她發現老張性格多疑,脾氣起伏不定,恐怕不能夠相處一輩子,最後黯然分手。

當時她也只不過拿走該屬於她自己的一部分,老張在分手後,把舊帳都算在她的貪婪上,甚至把她形容成詐騙集團。
她只能淡淡的說:「啊,跟他在一起,對我來說,人生成長好多。真是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每個人對於過去的戀愛帳,記法不同。有一種人,習慣用負面記法,而且,離開一個情人越久,負面的記憶越多,甚至連他的好處,也解釋成居心叵測..

明明是自己給人家禮物討人歡心,卻要解釋成別人設局仙人跳;
明明是自己主動出手,卻要指責對方家暴;
不記得自己劈腿,只牢記對方疑似出牆。

每一個過往情人,在他眼裡都不是東西,這樣的悲情男女,其實是不值得同情的。

戀情已逝,不如都當成人生不得不經歷的成長。
反正賠的都已討不回,錯的已經無法挽,對未來而言,重要的是你學得了什麼,而不是虧損了什麼。

文/ 吳淡如
蘋果日報副刊 2010.10.25

小白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戴勝益大家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他是誰,但只要提到王品牛排、陶板屋、西堤牛排、聚北海昆布鍋、夏慕尼、原燒......這些知名的餐飲名店,可能就會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育有一兒一女的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跟一般的企業家老爸很不一樣。其他企業家無不處心積慮安排子女在家族企業接班,但是,戴勝益卻堅決不讓子女進入他的餐飲王國,不要說是「接班」了,連去任何一個事業體「上班」都不行。


育有一兒一女的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跟一般的企業家老爸很不一樣。
其他企業家無不處心積慮安排子女在家族企業接班,但戴勝益卻完全不做此想。

王品是國內最大餐飲連鎖集團,除了王品牛排以外,旗下事業體還包括陶板屋、夏慕尼、西堤牛排、原燒、聚北海道昆布鍋等多個品牌,兩岸店數逾百家,年營業額高達50多億。

但是,戴勝益卻堅決不讓子女進入他的餐飲王國,不要說是「接班」了,連去任何一個事業體「上班」都不行。

他不只擋了他們的「前途」,甚至還斷了他們的「財路」。明年王品股票即將掛牌上市,戴勝益瀟灑宣布要捐出個人80%的財產做公益,只各留5%給兒女,而且還設下35歲才能動用的限制條款。

他並不打算讓王品變成一個家族企業;他的孩子,只是「戴勝益的兒子女兒」,絕對不會是「王品集團的少東、公主」。
王品這座江山是他自己白手起家打下來的,如果孩子們也想要一座大好江山,那麼,不好意思,請自己努力。

Q.
你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父親?教養哲學是什麼?
A.
我很民主,對小孩幾乎是寬容到極點,對我來說,小孩子只要不犯法,做什麼都可以。

我的教養觀跟一般家長不大一樣。很多家長逼著小孩補習、做功課、學很多才藝,但我觀察,很多家長要孩子學東西,只是為了滿足自己小時候的遺憾;而很多被硬逼著學這學那的小孩,長大以後的表現反而比較平庸。為什麼呢?因為他忙著應付父母的期望,根本沒有空閒去發掘自己真正的興趣。

我的小孩一開始都沒學才藝,我也不讓他們補習,等到他們發現自己的興趣時,他會自己來說。像我女兒是在小五那年,才跑來跟我說她想學鋼琴、長笛;我兒子則是在高中時,發覺自己對電腦很有興趣,才開始不斷深入鑽研。我對孩子的課業只有一個要求:只要能夠如期畢業就好,不管排第幾名,我都可以接受。

上課,真的是最重要的事嗎?我小學六年都拿全勤獎,這張獎狀就像是「貞節牌坊」一樣,為了得到它,你就不能隨便「改嫁」。於是在小學六年中,我錯過了太多重要的事:三年級時,我小阿姨結婚,我沒參加;我阿公、阿嬤過世,我沒去送;我家附近做醮,那是60年一次的大拜拜,可以想像那是多麼熱鬧的場面,但我也未能恭逢其盛……這些事後回想會讓人遺憾萬分的事,六年來大概有十幾件,而我卻為了那一紙無聊的「貞節牌坊」,全都錯過了,這值得嗎?

所以我很鼓勵小孩請假,只要家裡有需要家族成員參與的事:旅遊、聚餐……沒問題,儘量請假;就連公司開股東會,他們也可以請假旁聽;甚至只要他們感覺今天很想去爬爬山,也可以請假。他們兩個在班上功課沒拿第一名,但請假次數都是第一名,請到最後,老師還打電話問我:「 戴 先生,你是存心跟學校作對嗎?」其實我不是要跟學校作對,只是覺得應該要把時間花在真正有價值的地方。

我公司現在也是這樣辦,公司員工只要有重要事情,什麼老婆生孩子、小孩畢業典禮、母姊會,都可以優先請假,人生的關鍵時刻,絕不可缺席。

Q.
你有刻意幫子女規劃或引導他們未來的生涯嗎?
A.
我給他們的刻意規劃就是:徹底斷絕他們的後路。早在十幾年前,王品就訂下了「非親條款」,所有幹部的親人都不得進王品工作。我連他們去王品旗下事業打工都不准。拜託!哪個店長敢使喚董事長的兒女啊?那打工有什麼意義?還壞了店裡的規矩。

前不久,我又決定把80%的個人財產捐出去做公益,僅留給他們各5%,而且要到35歲以後才能動用。這下徹底斷絕了他們繼承家產的退路,這樣才能逼出他們的潛力!不然他們就會覺得自己橫豎有靠山,不用努力也不用掙扎,甚至不用去「想像」自己以後要做什麼,反正只要回去當王品的繼承人,坐著吃、躺著吃,甚至當植物人都可以活下去,幹嘛還奮鬥?

Q.
你這種「斷絕小孩後路」的做法,跟你個人的人生經驗有關係嗎?
A.
我先講一個故事。我小時候家裡養了一隻雞,但我媽從不餵牠,每天早上把牠從雞舍放出來,牠就「咯咯咯」叫著、抖擻羽毛跑到後山去覓食。因為運動足夠,牠的肌肉結實、雞冠鮮紅、羽毛有光澤。後來,我媽把這隻雞關進穀倉,從此那隻雞每天只要吃飽睡、睡飽吃就好,但是牠反而變得垂頭喪氣,不再活蹦亂跳,沒多久就生病死了。

你覺得,小孩做穀倉雞,還是做放山雞好?如果小孩變成穀倉雞,那不是小孩的錯,是父母的錯。

我幼時家裡很窮,但國中以後,我爸的製帽事業逐漸上軌道,家境變得很好,偏偏我爸又沒「斷絕我的後路」,於是我從一隻放山雞,變成穀倉雞。我念台大中文,中文系的學生出路比較窄,班上同學都很有危機意識,為了前途轉系、輔修什麼的,只有我一路混到底。反正我畢業後有三勝製帽可以待啊,怕什麼?我一直到39歲孑然一身離開家族企業,另起爐灶創業,才開始發揮自己的潛力,積極求生存,從穀倉雞又變成野外的放山雞。雖然已經是一隻「老雞」,但那時候我才真正充滿企圖心。

我之前也掙扎過,要不要捨棄家業自立門戶,後來想到洛夫的詩:「如果你迷戀厚實的屋頂,就會失去浩瀚的繁星。」
而我,不想要失去浩瀚的繁星。

我的體會是:一定要讓小孩走投無路,他們才會闖出屬於他們的生存之道。每次看到媒體上企業後代跑趴、泡夜店、玩名牌的新聞,我都很不以為然。我覺得這是未富先貴,這種光鮮亮麗的日子過慣了,以後怎麼可能任勞任怨、苦幹實幹?我不要我的小孩不知人間疾苦,而要讓小孩知道人間疾苦的方法,就是先讓他們過得很疾苦。

Q.
你怎麼讓他們「了解人間疾苦」?
A.
我有很多朋友都把小孩送去念私立的貴族學校,由司機開著黑頭大轎車接送上下課,同學的爸媽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但我的孩子國中以前,都念最普通的公立學校。我女兒國中時,坐她附近的同學,有爸爸當水電工的、媽媽在菜市場賣滷味的,也有同學下課後必須去打工貼補家用。我要我小孩接觸的社會是庶民社會,而不是上流社會,我希望他們了解,那才是大多數人真實的人生。

我對孩子很寬容,很少給他們訂規矩,但我不會讓他們過得太舒服。我兒子女兒一直到高中,每個月零用錢都只有一千塊,他們如果遭遇什麼困難,通常我也是袖手旁觀。我兒子以前曾跟同學集資了一千美元,想在網路上買電腦,賣方遠在印度。我心想,這八九不離十是個騙局,但我沒說破,眼睜睜看他把錢匯出去被騙,之後也沒幫他善後,他就自己變賣身邊的東西籌錢還給同學。我就是要讓他經歷過慘痛的教訓,他才會知道什麼叫做「陷阱」,這是一門寶貴的功課。

他們兄妹倆出國念書,我事先都沒協助他們申請學校、安排住所;我唯一做的事情就是送他們去機場,給他們一張「留學生活須知」,之後就讓他們「自生自滅」。我女兒到了紐約以後,自己查資料,跟七所學校交涉,爭取面試機會。雖然英文不太通,但憑著筆談、口談、比手畫腳,竟也讓她弄到一所學校念。解決問題本來就是一種學習,若我什麼都幫他們弄好,甚至還親自帶他們過去,那他們要學什麼?

我告訴他們,出國讀書的目的有四項:文憑、語言、國際觀,以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我不要求他們念什麼名校,只要是教育部承認的學校就好,功課也只要「能畢業」就好,所以,我叫他們不要整天待在圖書館,要擴大視野,多體驗文化、多結交形形色色的朋友,深入當地人的家庭??這些都比功課還要重要。

Q.
你的孩子遇到困難,難道都不會跟你求救嗎?
A.
我很少幫他們收拾殘局,他們早已「習慣」,所以很少求救,因為求救也不大有用。我兒子當兵時在官田新兵訓練營服役,除了要煮飯、整理靶場,晚上還要站衛兵,很操。他常傳簡訊跟我訴苦,說幾乎沒有時間睡覺,累得快瘋掉,「爸爸不是很有辦法嗎?怎麼不想辦法讓我調單位?」

我一直都不理他,只是勉勵他要忍耐、這是濃縮的學習,直到他退伍前三個月,我才去找他的指揮官。指揮官一看到我的名片,肅然起敬問我:「有何貴幹?」我說:「貴幹是沒有啦,只是聽說我兒子快被你操死了。我是來感謝你的,當兵就是要操才好,如果你這裡很涼,我就想盡辦法把他調走了。」

當天晚上,指揮官找來官田地區的鄉紳辦桌歡迎我。之後就把我兒子調到軍官室修電腦,不用戴鋼盔、打綁腿,還有自己的寢室,讓他最後的當兵生活過得比較爽,不過也只剩三個月了。

我之所以退伍前三個月才去「關說」,是為了讓兒子覺得,這個老爸其實有在關心他,既然「訓練效果」已經達到了,我也不好做得太「趕盡殺絕」啊,哈哈哈。

Q.
你覺得你的孩子跟一般養尊處優的企業二代有何不同?
A.
他們真的比較有憂患意識,我兒子早在高中時,就已經開始用一種「如喪考妣」的態度來摸索自己的人生。爸爸這樣「無情無義」,以後真的要靠自己欸,不緊張點怎麼行?他對電腦很有興趣,高中畢業時,就辛辛苦苦去考了一張 CCIE(Cisco Certified Internetwork Expert)證照。這張證照很難考,他年僅19歲就考上,是考上這張證照最年輕的華人。我問他:「你考這張證照幹嘛?」他回答:「啊你都斷我後路了,我要自己想辦法啊!」

我兒子女兒現在在紐約讀書,每一次我去看他們,他們都跟我講很多未來想做的計畫。他們這麼有想法,都是因為我斷他們後路,他們得自力救濟啊。

他們對物質缺乏的容忍度也比較高。我去年寒假去紐約看他們,我女兒還是拎著她在逢甲夜市買的、一只不到台幣五百元的大包包。她敢在紐約這個時尚大都會,這麼理直氣壯、毫不自卑的拿著這個夜市包包,有這種精神,我以她為榮。

我兒子跟他女朋友在紐約登記結婚,連捧花都自己紮。因為美國新娘捧花很貴,一束要150美元,自己做成本才70幾元。登記當天,我看其他人都穿著豪華的燕尾服,只有他穿著一件40美元的H&M西裝,裡頭搭一件圓領的素色上衣。因為沒有領帶,他拿了一支麥克筆現場在衣服上「畫」了條領帶,旁觀者看了都用力幫他鼓掌,我也覺得我這兒子真有創意!這個婚禮,保證他一生難忘。

今年寒假他們回來,我把他們叫過來,宣布我的財產處置計畫。他們其實可以跟我「張」(台語,耍賴)一下,或至少討價還價、看可不可以提高比例,畢竟法律上他們本來可以各得我一半財產,但他們都不假思索就答應了。

因為他們知道,我是愛他們才這麼做的。他們明白,爸爸不給他們財富、不讓他們進公司,都是為他們好。
畢竟,要有血有汗有淚的人生,才是精采的真人生啊!

戴勝益給兒女的「留學須知」:
(1)
順利完成學業拿到文憑(成績毋需太好,不能整天待在圖書館)
(2)
英文要學到非常好,說、聽、寫自如(CNN90%以上)
(3)
交很多外國朋友(各行業各年齡層均有)
(4)
遊遍全美國各州、各大城、各景點。
(5)
看遍 N.Y. 的所有歌劇、舞台劇、電影、博物館、美術館..
(6)
每日步行10,000步以上,養成每日運動的習慣。
(7)
在「安全保障」與「固定預算費用」下,極力擴大見聞與視野,千萬不要儲蓄。
(8)
深入當地一般人的生活領域。
(9)
開始練習理財,培養「讓每分錢發揮最大效益的本事」。
(10)
培育第一流的公關技巧(讓大家願意接受你、信賴你、協助你)
(11)
需熟讀《Taiwan Today 》,以及寄去的經濟資訊剪報,不能與台灣的經濟圈脫節。
(12)
四年內務必完成以上事項,回台創業。


《親子天下》201011月號   / 李翠卿

小白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讀者文摘》2010年11月號   文/ 游乾桂

教育一個很重要,卻常被忽視的一環,便是教孩子「慈悲為懷,懂得行善」。

一個人踽踽獨行於荒原小徑的感覺,真是浪漫。我常忙裏偷閒,一只行囊,一瓶水壺,便隻身進郊山古道。
桐花飛落如雪,天籟低鳴如詩,煙嵐飛升如幻,在微風細雨澆淋中,思考哲學,偶有撞擊,若有所通。

這些年來,我反覆思索,教育最大的缺陷為何?劍指之處在於善,它是人生的一把尺,可以丈量是非,優秀者並非取決於成材與否,端賴是否具備善念。
有善念者,得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己及人,並且有同理心,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
這種人如是醫生,會像華佗、扁鵲,醫人醫心;如是老師,會是孔老夫子,循循善誘,當孩子的伯樂,芸芸眾生的領航員;如是居高位者,才不會被名位迷惑,遭利益束縛,會成為包青天。
我是個有福的人,有幸見證。

有一回,受邀參與一項優質教師獎選拔,擔任決選委員。我們必須與候選人一一面試,拋出問題,考掘真假。其中一位老師的開場白令我印象深刻,資料上他是中文老師,卻說他兼教慈悲,期盼孩子們離開校園之後,成為有益於社會的有用之人,而非單純的菁英分子。他很自豪,孩子會帶着一張好人卡行走江湖。

怎麼做呢?

他會利用一個學期的一個禮拜,讓孩子體驗一件身旁小事,比方說,沒有手的感覺,並不厭其煩地聯絡學生家長一併參與。
實施的那個禮拜,任何情況都不准用手,孩子們經常得請家人幫忙,引以為苦,卻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隔一週,他們寫了一篇感想,幾乎篇篇都能催淚。

那一天,我美其名叫評審,事實上更像學生,上了一堂如沐春風的善念課,感觸極深。
原來老師能做的事這麼多,不僅僅逼孩子就範,考上第一志願而已。

女兒的數學不佳,老師也未把她教好,但她的高中導師另闢蹊徑,教孩子慈悲喜捨。他是個發心之人,很有佛心,帶着向善的力量教學,經常利用週末假日帶着志願的孩子當義工,懷抱募捐箱,替伊甸基金會向路人央求手中的發票。

第一回當義工,女兒緊張,隨後習慣了,便進入況狀,留下滿滿的感觸與鮮活的記憶。
女兒的如來心被啟動似的,這些年只要有天災,有人受苦,女兒都會捐出一些存了很久的善款幫助災民,錢不必多,有心則靈。

我的父親在故鄉不是以學問出名,而是善心。他未曾到學校念書,俗稱文盲,可是心不盲;他未教我《中庸》、《論語》、《孟子》,卻以自身的想法教了我一生受用的助人之理。小時候不明白,為什麼家中的米缸已空,他還要風塵僕僕把新買來的米載往隔壁村子兩位老人的家?他只淡淡地說,我們有能力賺到,少吃一點無妨,老人家根本沒力了,不靠救助怎成?

竹筍是我家的經濟作物,靠它的買賣幫我繳交一部分的學費,得以進入小學、中學讀書,但父親常把竹筍送人,讓比我家更窮的人得以分享一頓爽口的竹筍排骨湯。別人吃得歡喜,他便笑得開懷。

父親給我的感覺並非雲淡風清之人,依舊為了五斗米辛勤拚搏,努力工作。
錢在他看來是重要的,沒錢可萬萬不行,但他卻能不被錢綁架,懂得佈施。

小小事兒的影響,隨着年紀漸長,有了明確效果,這粒善的種子長大了,很是管用,綠蔭蔽空成了大樹。

小白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Dec 31 Fri 2010 15:55
  • 幸福

最幸福的一句話

某電視台辦了一個小活動:「徵求最令女人感到幸福的一句話。」
應徵的話語如雪片飛來,最終摘取桂冠的是這一句「你躺著,我起來。」
這句話背後有一個故事。

一對男女結婚後,很快有了孩子。由於沒有老人幫忙,又沒有多餘的錢請褓母,女人祇好獨自擔起育兒持家的工作,男人為了一家的生計在外奔波。但孩子沒有父母期望的那樣健康,先有了黃疸,後又得了肺炎。
為給孩子治病,男人更加起早貪黑地工作;為了照料孩子,女人產後根本沒能好好休息。為了給新生嬰兒好好活著的希望,也為了給對方添加一點勇氣。
男人回家時都要在門外理理蓬亂的頭髮,拍拍西裝上的灰塵,然後抖擻精神挺直身板去按門鈴;而女人聽到樓梯上傳來熟悉的腳步聲,也總是趕緊扯一扯因為抱孩子和做家務而皺巴巴的衣服,一邊撇起零亂的劉海,一邊堆上笑容向門口迎去。
有一天,女人無意中從貓眼裡發現了男人的秘密。她哭了,然後很快抹掉眼淚,仍舊掛上燦爛的笑容為男人開門。
女人打心底心疼男人。夜裡孩子哭鬧時,不管自己怎麼累,她也不叫醒男人,自己悄然起身。
很快,男人發現了女人的秘密,他變得更加細心了,夜裡孩子一有動靜,他準能立刻睜開眼睛,然後伸手輕輕地壓一壓她,說:「你躺著,我起來。」
因為孩子有病、愛哭鬧,所以每晚男人都要重複那句話很多次。

主持人講完了。一個白髮蒼蒼的女人,牽著一個同樣滿頭銀絲的男人出現在觀眾的面前。
老婆婆已經熱淚盈眶,她指著老伴兒說:「故事裡的男人就是他,女人就是我。我們結婚58年了,至今想起他說的這句話,我心裡還是暖烘烘的。」
聽完老伴兒的話,老先生張開無牙的嘴,笑了。現場的許多觀眾卻哭了。

看完文章的女人們,最讓妳感動的一句話是什麼呢?


簡簡單單的被愛感覺

一位退休教授,跟老妻過著優游的生活,早上一起爬上小山崗舒展筋骨,下午他料理陽台的花草,又或看看雜誌,妻子則和朋友到咖啡室聊天。他們唯一的女兒,在美國定居。

月前一個晚上,朦朧間他感到床墊濕了,是老妻尿床。他推推她,發覺她已沒有反應。
「節哀順變。」不少親戚朋友說。「謝謝關心,我會的。」
他極有禮貌地回答,沒失方寸,一派學者風範.. 暗地裡,他部署一切。
花草贈給鄰居,向人借的書籍郵寄送還,然後,走上律師樓立遺囑。全部準備好了。
在月圓的晚上,銀光薄薄的灑滿一室,他亮起微黃的檯燈,寫下最後的話。
面前,是一瓶藥丸。瓶子上,他看見老妻微笑。
就在他打開瓶蓋的時刻,電話響起。
他拿起電話筒,熟悉的聲音傳來:「爸爸,我在機場,我好想陪陪你。」他猛然醒覺。

老教授向我說完他的故事,喝一口香片。緩緩道:最有效防止自殺的東西,不是學術修養,不是心理醫生,不是豐厚財富,原來是一種簡簡單單的被愛感覺。

能夠愛與被愛都是一種幸福,祝福我的好友!

小白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班上發生這樣一件事:一位小男生與一位小女生玩玩具時起了爭執,沒多久小女生突然哭了起來,並把玩具丟在地上,中斷了與小男生的遊戲。我馬上將他帶到我身邊來,握著他的手問:「你丟下玩具,不想繼續玩了嗎?」,他掉著淚的點點頭,我接著問:「發生什麼事嗎?為什麼不想玩了?」,他才緩緩的說出:「他說我剪短頭髮不是女生,不能玩洋娃娃,但是我想玩洋娃娃。」。聽了他的自白,我才明白他丟玩具的行為不單單只是耍脾氣,還包含了被否定後的難過,因此我跟他說:「如果我被阻止玩我想玩的玩具,我一定也會很難過,因為我真的想玩,而且玩具並沒有被分為男生或女生玩的。」,此時小女生仍紅著眼眶,我摸摸他的臉蛋繼續說:「不過如果是我,我不會丟下玩具就離開玩具角唷!因為這樣我不僅沒玩到想玩的洋娃娃,而且還讓自己非常難過。」,我牽起了他的手說:「我會跟他說,不管長頭髮、短頭髮、男生、女生都可以玩洋娃娃。」,最後並在為全班進行機會教育後,引導這位小女生再次進入玩具角,勇敢的拿起洋娃娃玩。

一、請家長認同孩子會難過,並體諒孩子難過時的發洩
從上述事件可以清楚的知道,孩子絕對也有最真實的難過情緒,而非僅僅只是我們認知中的鬧情緒而已,例如:當孩子被別人否定、失去心愛的東西、做事或玩玩具的結果不如自己預期等,都會有難過、心裡不舒服的情況。
而當家長察覺到孩子難過的情緒時,最重要的是「表達出自己對孩子的認同」,而表達認同的方式,除了聆聽孩子的感受外,更可以向孩子表達:「如果是我,我可能也會有難過、生氣等和你一樣的反應」,以表達自己更深刻的認同。然而在表達認同的過程中,也提醒家長不可過度的表現出自己負向的情緒,例如:孩子因無法順利完成任務而難過時,家長千萬不可以表現出比他們更難過的情緒,以免造成孩子更深的自責;此外,當孩子難過的情緒不是那麼輕易可以平復,或是因為難過而有一些情緒發洩的行為時,家長亦不可以因此表現出不耐煩,或將自己更重的負面情緒加諸在孩子身上,例如:「有什麼好哭的?聽得我頭都痛了!」,以免孩子在當下不但無法解決自己情緒,以後對於難過的情緒,也容易採取壓抑的方式來解決。

二、引導孩子難過時,可以做什麼事讓自己不再難過
在表達自己對孩子難過情緒的認同後,則可以著手引導孩子處理自己難過的情緒。
首先可以透過肢體語言,例如:擁抱、牽著孩子的手等,來安撫、分擔孩子的情緒,接著則可以透過自己的經驗分享,來引導孩子下一步可以怎麼做,例如:事情做不好而難過時,我會告訴爸爸、媽媽,請他們教我如何做比較好;比賽輸了而難過時,我會告訴自己下次繼續加油就好了,或是做其他的喜歡的事情讓自己開心;想要玩的玩具被同學先選走而難過時,我會另外找玩具玩,或是請同學讓我加入一起玩……,諸如此類,具體的提出如何處理難過的情緒,讓孩子有更具體的學習目標。
當孩子開始有了自我的意識與想法,並且增加與團體活動的經驗,也就開始有更多的情形會讓自己感受到難過的情緒。難過的情緒並不可怕,也無須壓制和避免,只要能找到好的方法、管道來宣洩,難過的情緒也可能轉化成為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助力唷!

《摘自巧連智月刊快樂版 2009年11月號》

小白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親子天下 2010年6月號   文/ 洪蘭

「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人生的任何問題都在於我們如何去界定它,登高自卑,行遠自邇,不要怕孩子學得慢,只要用心,一定會成功。 

一位老師跟我抱怨現在的孩子不是不用功,而是不用心。叫他做的都會按照吩咐去做,只是不用心去想中間的關係,以致辛苦讀進去的資料沒有放對地方,變成白讀。

另一位老師說,不只孩子不用心,連大人也不用心,她跟朋友約在高鐵車站見面,朋友臨時有事不能來接她,請別人代勞,但竟然沒有把見面地點的細節告訴來接的人,害她在車站多等了半個多小時。她生氣的說:「換人接沒關係,但要講清楚,怎麼可以這麼不用心,丟下一句『去幫我接』就不管了。」

在心理學上有個墨菲定律(Murphy's law):假如事情有可能出錯,就會出錯(If anything can go wrong, it will.)。
很多意外就是這樣發生的,說話者沒有用心想一下聽話者的背景知識,陰錯陽差,悲劇就發生了。

哈佛有位教授在上課時問學生:「下課前,有時間聽我講個故事嗎?」
學生都看看手錶說:「當然有。」
他再問學生:「現在是幾點?」
結果剛剛看過手錶的學生又再看一次錶才能回答。

我們納悶:「不是才看過時間嗎?怎麼不知道現在幾點?」
他說:「學生第一次看手錶時,不是看時間,而是在看離下課還有幾分鐘,夠不夠讓老師講故事,所以就不知道時間是幾點,必須再看一遍。」

其實我們看東西不是用眼在看,是用心在看,你只看得見你預期看見的東西(All that we see are our visualization, we see not with the eye, but with the soul.)。
我們從小學會在特定情境中尋找特定東西,心中所預期要找的東西,會使我們忽略了不在預期中的環境物件,因此就視而不見了。

這種只看一件東西的標準答案教育方式,對創造力非常不利,因為創造力的定義就是「在每個人都看到的東西中,看到別人沒看到的」。
孩子必須能從不同的角度去看事情,才會產生創意。

在還有八天才出生的小貓大腦攝影上,我們看到牠大腦神經元有密密麻麻的神經連結。但等牠變老時,同一個神經元的神經連結已不像小時候那麼茂密。
用進廢退,只剩下常用的變得很粗大,不用的已被修剪掉了。神經連結得愈密,愈容易觸類旁通,所以小孩的創造力常比大人好,他們常看到大人沒看到的東西。

凡事用心是成功的必要條件。在科學上,一個問題界定得好,答案就出來了一半,誠如大家熟知的「季諾的弔詭」(Zeno's Paradox):如果每次都朝目標前進一半的距離,將永遠無法到達目標,也就是說,如果每次朝家門走一半的距離,將永遠進不了家門。但是如果把這個詭論倒過來,每次只朝目的地走一小步,不論這一步有多小,總有一天可以到達目的地。所以應該鼓勵孩子去做,即使做得慢,也總有一天會達到目標。

「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人生的任何問題都在於我們如何去界定它,登高自卑,行遠自邇,不要怕孩子學得慢,只要用心,一定會成功。

小白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Dec 31 Fri 2010 15:45
  • 禮貌

有一天在朋友家,她念國二的兒子正好放學回來。
他看到我們並未打招呼,也沒喊他媽媽,便直接穿過客廳進去裡面。

朋友有點尷尬,就先跟他說話:「你回來了?今天課上得還好嗎?」
孩子還是不答腔,自顧自的進了房間。很奇怪的是,我聽到鎖門的聲音。

我驚愕的望著朋友,她自我解嘲的說:「唉!現在孩子都是這樣。」
我很不以為然,這不是理由,因為也有孩子不是這樣。這是沒有禮貌,這孩子被寵壞了。

我小時候放學回家是先要去喊母親,說:「媽,我回來了。」然後看今天家中有什麼事需要做。
母親說家是大家的,所以家事要大家做;長輩走進房間,小輩要站起來,不可以大剌剌坐在椅子上不動;別人跟我們說話,不論是誰,都要很有禮貌的回答,她不要別人說她的孩子沒有家教。

母親的這些要求後來變成我們出社會後待人接物的態度,也真的讓我體會到「有禮走天下」這句話。

其實,在文明社會中,有問有答是基本禮貌。晚輩對長輩怎麼可以愛理不理,高興才回答、不高興就不回答呢?杜威說:生活即教育。「禮貌」是一個需要從小、從生活中教的習慣,它直接儲存在大腦神經連接的突觸上,哪怕這孩子將來得了失憶症,他小時候學的習慣並沒有丟掉。父母不可以推諉掉這個教養的責任。

後來跟學生談起這件事。
一個學生說:「大人也是一樣呀!我們跟父母講話,他們也是愛理不理的。」
另一個說:「我爸從來都不曾正眼看著我說話。」
還有一個說:「我們才不敢回答,每次回答 都被 老師說強辯,反而挨打。」
我才明瞭「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原來是大人說話也不客氣,給孩子做了壞榜樣。

我想起曾接過一通電話:「喂,你是那個洪什麼嗎?有人託我帶東西給你。」
原來我妹妹在美國的學校教書,把他們多的英文書託人帶回來捐到山地去。這人很熱心,但是很沒有禮貌。

還有一次在宴會上,坐我旁邊的企業家飯後端起茶來咕嚕咕嚕的漱口,然後吞下去。
剎時,我全身雞皮疙瘩都起來。這行為只可在洗手間做,不可在餐桌上做。

報上有讀者投書說:幾十個學生下公車,卻沒有一個人跟司機說「謝謝」,我們社會怎麼進步到連這些最基本的禮貌都沒有了呢?

「禮」是社會運轉的潤滑劑;無禮,社會就會充滿暴戾之氣。
現在的孩子在家中父母無暇教,到學校又忙著學那些出社會後用不到的方程式,使得真正該學的沒有時間學。
其實我們中學課程教太多太深的知識,中學的教育應該是通才教育。

大部分的人不需要高深的學問才能就業,但是一定要有普通常識和進退應對的禮貌,才會諸事順利。
教育是為學生出社會做準備,就請學校與家庭從禮貌開始教起吧!


親子天下 20108月號  / 洪蘭

小白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商業周刊》第1204  / 盧怡安

創業至今104年的日式傳統旅館「加賀屋」,是個傳奇。日本旅館界如奧斯卡一般的獎項「專家票選日本飯店旅館一百選」,從第六屆開始,就由加賀屋連續30年穩坐「總合部門」冠軍寶座至今。

它是日本第一,而十二月也在台北北投開了它的海外第一家分店。許多人聽過它的傳奇,但這傳奇究竟實境如何?

從一進門就是由你房間專屬的管家,為你提行李到房內,日式傳統的奉茶,服侍穿浴衣。除了大團體客在宴會廳用餐,房客都在房內由管家親自服務用餐。梁旅珠說,在泡沫經濟衰退後的日本,管家編制還維持如此規模,並堅持傳統服務的,加賀屋是少數中的少數。

有些關於加賀屋的書籍,也把加賀屋的管家形容得像阿拉丁神燈的精靈般,隨時隨地出現,還能事事洞察旅客心情,服務無微不至。例如《加賀屋的流儀》中,提及管家透過一對母子的對話,就猜得出客人已逝的父親,生前願望是來加賀屋,晚餐特地為這位不在的父親準備了陰膳;客人撕開餅乾包裝,管家已經準備好擦手紙在旁邊。真的如此神奇嗎?

論硬體,它好像構不上第一:它並非我們憧憬的日式傳統小旅館,那種幽微、寧靜、隱蔽的氣氛,或是古老有味道的平房。加賀屋其實是幾棟不同時期的建築和二十層樓高的大樓相連而成,豔麗花朵地毯和亮晶晶的裝飾布滿多數公共空間,感覺既不是最優雅,也不是最時尚;房間則是素得幾乎只有榻榻米、暖桌或洋式桌的簡單格局。

環視日本風格流派的旅館多到不勝枚舉,硬體和設計高檔到令人嚮往,為何風格非常有泡沫經濟時代味道的加賀屋,居然是第一名!連昭和、平成天皇都曾下榻。我們非常好奇,這裡面一定有很多的秘密和學問,因此派出一支團隊,親赴日本加賀屋內部,一探究竟。

參與「專家票選日本飯店旅館一百選」的日本旅行新聞新社代表取締役石井貞德的評論,或可一語道盡:加賀屋創業超過百年,從前代傳承的旅館文化,即使跨越時代,仍受到旅遊業界和消費者肯定。


加賀屋是日式旅館女將文化的香火和發揚者。它的容客量上千,是一間很大型的旅館。但直到今天,不受西方飯店風格影響,仍堅守百年前十二間房、七位「客室係」(別處又常稱作「女中」,即管家之意,以下皆稱管家)的服務形態,一位管家最多不接待超過兩間的房客,幾乎全程貼身服務旅客。「Consistency(一致性)。」台灣湯宿經驗最豐富的旅館專家梁旅珠,最佩服它的就是這一點。

管家的款待是傳統旅館的核心,但加賀屋的服務有多好?什麼是別人做不到的?哪些是誇大的傳說?《商業周刊》以住客身分,實地考察,一一解開秘密。

我們一行五人,在夜間11點抵達日本加賀屋。踩進鋪著大紅花朵地毯的豔麗大廳,迎著我們的,卻是一位並未梳著傳統包頭的管家,急匆匆的領著我們穿過兩邊皆是賣場的長廊,原本想像中日式旅店幽微高雅的氣氛跟著幻滅。

到了客房,這位管家民子急著把行李歸位,又衝出門,忙著把浴衣拿來,也沒做出傳說中的正坐打招呼歡迎禮,只感覺她一直團團轉。
以為誤了她11點的下班時間故如此匆忙,沒想到她一臉著急擔心我們:「還沒吃吧?請趕快下去用餐,其他東西我來處理。」暖意這時才上來。

這就是我第一印象的加賀屋。如果你期待每位管家都是極致優雅、身段款款,可能會小小失望。但,她們都把客人的事當第一緊急要事。

常被邀請當飯店秘密客,探訪實際水準的台灣美國運通會員旅遊服務部協理吳伯良說,在加賀屋,服務是動詞不是名詞。
那種動起來的氣氛,我們開始有點感覺了。

當我在配膳室,不經意看到一張「注意事項一覽表」,才更了解傳說中細膩服務,不在外表禮數的一絲不苟,而是事先的準備和設想。

那是針對第二次前來的 松本 先生所寫的表格。左邊記載著同行的人數,晚膳用餐人數,料理注意等基本事項。

但右邊列得長長的備忘錄,密密麻麻的寫了二十多項:他88歲,6月剛來慶生過,要安排和上次同一房、同一管家。
高血壓、腳和腰不能自在活動。更細的觀察:他坐輪椅,但可以手抓物起立走一小段,比半年前更弱等等。

不只如此,還有更「人性化」的情報: 松本 先生嘴巴不饒人,但很愛加賀屋,是位「率性的達者(專家)」。
最後甚至寫上:有可能這是他最後一次來住宿了。

於是,櫃檯早就主動安排好可放輪椅的專用車。管家町子事先取得好握持的湯匙(事實上最後是餵他),另有兩位男性員工準備協助他泡湯,讓他能好好享受溫泉
他還沒抵達前,一切已在計畫之中了。不管到哪裡,都有了解他的人圍繞著他。就算只住一夜,松本也像與知己共度一般。

到底是什麼樣的訓練,能讓他們觀察得如此仔細,設身處地?我請加賀屋最資深的教育訓練管家幸子,給我一份訓練手冊(SOP)。發現才15頁,上頭都是很平常的對話、手勢、儀態提醒。沒有更詳細的手冊了嗎?

「沒有..!」幸子斬釘截鐵的說。
「訓練手冊只是湯底、湯料,」她拍拍胸口說:「要每個人靠自己的心(こころ)去加。」

加賀屋特別的地方就在於:全館130位管家,不是硬用一個模子去印出畫一的模樣,而是讓她們發揮真心和自己的特色,成為130種不同魅力的湯料。

曾任亞都麗緻飯店副總裁、現任高雄餐旅學院教授的蘇國垚,近3年曾去加賀屋3次,3次不同的管家,各有各的風格。「如果全員一樣,誰還想來第二次?」他說。

加賀屋也有別於其他旅館,特別設置了「客室中心」,負責分配合適旅客特性的管家給旅客,並支援、指示她們對不同顧客提出量身的服務。

最基本的常識是安排同一縣市出身的管家給同鄉旅客,分配同樣是早稻田大學畢業的管家給顧客;複雜的包括分派開朗會帶動氣氛的給男性團客,懂得傾聽的給老夫婦,懂政經話題的給企業人士等等。安排對了,顧客往往會感激到寫信來說多認識了一位朋友。

旅館的工時極長,6點至夜間11點,多半和家人與孩子脫鉤,連女將(旅館老闆娘)也不例外。前任女將小田孝從未帶四個孩子旅行,暑假就把他們送去金澤市的友人河島家度假。孩子曾開玩笑,媽媽乾脆和河島伯母交換好了。24年前,現任加賀屋會長小田孝信創立專屬保育園袋鼠屋,保證河島的情節,不會再發生在員工身上。

此外,為了減輕員工負擔的「自動料理運輸系統」、特意為管家安排護膝醫療、總是張開雙臂接納離婚婦女、回流員工,都是加賀屋對員工的應援。

照顧你最想照顧的人,讓員工無後顧之憂。有誰能不為此賣命?若管家沒有被真心關心,他們如何能發自內心,像對待家人一樣關心旅客呢?
我們終於找到了加賀屋讓員工真心賣命的根源--「幸福可以召喚幸福。」前任女將小田孝曾這麼說。這就是加賀屋的秘密。

小白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