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伯朗城堡咖啡館下山後再開幾分鐘路程就到烏石港遊客中心,


停好車順著旁邊的小路就可以看到對面的蘭陽博物館



2010年,籌建了19年的蘭陽博物館在烏石港區於焉落成,融入了東北角地景「單面山」型體的博物館建築體,有著來自礁岩的壯闊而優雅的藍灰色調。






我最喜歡這張倒映在水中的蘭陽博物館了



順著旁邊的小路終於快到入口處了~





到了~到了~往下走進去就可以買票囉!!


全票100元/人


買好票再順著樓梯上二樓參觀


第一面旗的中間就是蘭陽博物館的館徽,除了有「人和自然的和諧共生」及「人與歷史的聯想」的意涵在裡面。在設計之初,經過一群宜蘭的博物館學專家、文史學者、自然生態老師、在地畫家、CIS設計師、以及縣內長官等眾人的討論決議下,選取了最能表達上述意涵的噶瑪蘭族人傳統木刻人型圖騰而成。除此之外,蘭博館徽也蘊含著另一個意義:蘭博建館過程中,有數不清地各界「人士予竭盡心力的付出,這座博物館才得以為民眾敞開大門。這一枚小小的人型圖騰裡,也蘊藏對這些人一份深深的敬意。


在二樓的《宜蘭的誕生》互動劇場以6台投影機做牆面及地面90度的拼接投影,以有趣的多媒體互動方式,帶領您認識百萬年來蘭陽平原的成因、了解宜蘭自然環境的特色。您可以留意地上的怪方蟹、草地小花、水波紋,及衛星景點等4種互動遊戲,互動之間,讓您與宜蘭大地親密對話!



接著坐手扶梯上三樓開始山之層的參觀,因為宜蘭的多雨氣候和山勢,形成「迷霧森林」,濕潤的思源啞口河谷以物種歧異度高見稱;巨大的檜木林,以及稜線上的冰河孓遺植物台灣山毛櫸。加上台灣灤樹、寬尾鳳蝶,還有山地湖泊,讓你瞭解宜蘭的生物多樣性。





接著在下樓到二樓的平原層參觀, 介紹水/河川形塑了宜蘭平原生活方式,平原層的展示焦點在於曾經影響蘭陽平原社會經濟生活至深的動脈河川,以及充滿農家智慧的生活與水的聯繫。宜蘭人為了適應環境所提出的解決之道,從當中,找到他們與環境共處的態度。







接著再下樓參觀海之層,介紹蘭陽溪匯合平原上的河流走向海洋,連結從赤道北上的黑潮,讓我們順著潮流,沈潛,湧升,在鰻魚苗群的迴游及珊瑚的搖曳之間,領略海底火山的震動。




慢慢看展覽時間一下就過去了,我們在裡面待到五點關館才走


晚上我們要在礁溪的蘭陽溫泉大飯店住宿泡湯休息


 


相關資料:


蘭陽博物館官網


是由姚仁喜先生領導的大元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博物館建築量體是以北關海岸一帶常見的單面山為設計依據,單面山是指一翼陡峭,另一翼緩斜的山形,是本區域獨有的地理特質。博物館採單面山的幾何造型,屋頂與地面夾角20度,尖端牆面與地面成70度,由土地中成長茁壯,並和地景融合。


自高空俯瞰蘭陽大地,有著大小不同、顏色深淺與質感不一的田野方塊,這些方塊也隨天色與四季變化而有不同的色調與風情。因此,建築師選取韋瓦第小提琴協奏曲「四季」的主旋律,在建築實量體的外牆,將協奏曲中「春」、「夏」、「秋」、「冬」四篇樂章的音符,以多重質感的石材轉化為音符,依序排列至建築主體的四個實體外牆上,呈現蘭陽大地的四季農田地景,好似動態的音樂歌頌。


外牆的排列組合分割,更是仿效建築造型單面山的岩石節理,與屋頂20度平行層層分割分佈石材及鑄鋁版而下,遠看因蘭陽氣候變換的雨與晴,使石材吸水後與鑄鋁版形成深淺色澤不一、寬度不同、反射不同的視覺感受,試圖反映單面山因長期海蝕所顯現的特殊紋理,呈現豐富的質感與光影。


顧及烏石礁遺址溼地生態的完整,本著「與環境共生」、「與自然融合」的核心精神,博物館的主體建築物集中配置於基地西北側之區域,保留最大面積的溼地生態公園,維持既有生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白兔 的頭像
    小白兔

    小白兔的家

    小白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