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周刊》第1256期   文/徐銘志

「就算我只住一天,也要好好布置我的家!」
餐桌禮儀和餐桌布置講師劉理惠(RieLiu)在租來的房子裡向我說,這個家,不僅僅是消極的避風港,更是身心靈的氧氣筒。

這租來的家,位在雙併大廈的九樓,不是什麼大豪宅,也沒有坐擁無敵美景。
為什麼她能如此看重,而且肯定?

她的居住哲學來自一場生離死別的啟示。劉理惠曾經歷日本阪神大地震。
這場發生於清晨五點多、當多數人都還在睡夢中的世紀地震,讓她目睹一個城市的崩壞,「神戶就像經歷戰爭一樣,像個廢墟。」家一瞬間就不見了。

從小家境富裕的劉理惠,16歲移居日本後,總是住得奢華,始終認為自己比別人優越。

當大學租屋時,同學住的是學校宿舍,她已經每個月花上日幣8萬6000元(約合新台幣3萬3000元),住八疊榻榻米的房子。

但神戶的大地震,讓她得到很大震撼。「當這些外在的東西全沒有了之後,我還剩下什麼?」
劉理惠不斷反問自己。在避難所度過一個月,回到自己家後,發現「有這個家真好!」筋疲力盡的她,不顧滿地倒塌的家具和碎玻璃,足足睡了一整天。
當下,她知道,只有自己的家才有這種獨有的安頓力量,而這力量,不在表象的大房子或名牌家具。

劉理惠想到年輕時,男友曾經看不慣她總是虛榮心作祟、四處炫耀,當頭棒喝的對她說,「家,並不是靠錢堆積起來的!」
男友舉了美國人和英國人看名畫當例子:美國人會問,這畫是多少錢標來的?英國人會說,這只不過是300年的歷史而已。

「過去有一段時間,我只是要讓人家知道,我和別人不同,但這個不同,是錢靠砸出來的表象。其實,是我對自己沒信心,才要透過這些來展現。」
念頭一轉,劉理惠決定要在這個什麼都沒有的空白空間裡,藉由親自動手布置,從零開始,花時間慢慢醞釀出專屬於她的療癒空間。

可是說也奇怪,坐在客廳單人沙發望向紅牆的劉理惠,反而感受到一股力量和滿足感湧上心頭,她終於有在家的感覺了,「我才知道,色彩可以給我這麼大的動力。」

而未漆完的那面牆,後來反而受到來訪的友人讚賞:「不完美的美,才美。」
劉理惠自此了解,這不就是人生?因為,沒有永遠一百分的人生。

原本受到日本文化影響、凡是講究完美和包裝的她,從中理解到,不須完美,更不用刻意迎合大眾,一個人發自內心的獨特性和主張更是重要。

歷經世紀災難,對劉理惠往後的人生而言,「過今天變得很重要。」這樣的生活主張,也讓她重新調整家中生活的重心。
雖然一個人住,她堅持,只要有時間,也一定在家好好吃頓晚飯。

同時,劉理惠在家裡,也會找時間讓自己沈靜下來、誠實面對自己的內在。
原來,家不只是家,家還可以找到真正的自我,家還可以療癒心靈。
採訪當日才從香港飯店度完假回台的劉理惠說,「香港的飯店很棒、很奢華,但回到家更開心,因為,還是我的家最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白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